郑州“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对重庆防汛救灾工作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郑州“ 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对重庆防汛救灾工作的启示

周福刚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 重庆 401123


摘 要 :为汲取郑州“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更好做好重庆防汛救灾工作,本文认真总结了郑州“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汛情、灾情和教训,对比分析了郑州与重庆防汛形势的异同,提出了对做好重庆防汛救灾工作的启示,对指导重庆防汛救灾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暴雨;洪涝;启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预报难度增大,给防汛救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今年,西欧、内蒙古、河南、湖北等地发生极端暴雨灾害,尤其是郑州2021年7月18—21日(以下简称“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重庆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人口多、经济损失大,防汛救灾任务十分繁重。郑州“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经验教训对重庆防汛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1郑州“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

1.1汛情

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最大新密白寨875毫米。郑州多年平均降雨量仅542毫米,相当于3天下了一年的降雨量。郑州市的郑州、登封、新密、荥阳、巩义五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其中,7月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75.8特大暴雨”,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1小时降雨量198.5毫米)。

1.2灾情

通过媒体一线报道,郑州在极端暴雨的肆虐下,顺街行洪、地铁成河,城市大范围受淹,无数车辆浸泡水中,交通、通讯、网络几近瘫痪,停水、停电让数以百万计居民生活陷入绝境,上百个家庭为失去亲人陷入悲痛之中。官方统计显示,截至8月2日12时,河南“21˙7”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453.16万人受灾,302人遇难;倒塌房屋30616户、89001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635.6万亩,成灾面积872.3万亩,绝收面积380.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

1.3教训

一是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暴雨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防灾能力。

二是城市地铁、公交、隧道等基础设施和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面对暴雨灾害,应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三是现代社会中,城市型水灾表现出连锁性、突变性与传递性特征。连锁性是指交通、通讯、互联网、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与排水防涝等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一旦某个关键点因灾受损,会在系统内以致系统之间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受灾范围远远超出受淹范围。突变性是指一旦暴雨洪涝量级超出工程防控能力限度,便会出现损失急剧增长的现象。传递性是指远在灾区之外的企业,会因上游企业受灾而承受传递的风险。

四是在面对极端暴雨灾害时,防汛指挥机构如何有效运转,如何科学调度使用防汛抢险救援力量,如何安全有序疏散重要场所(车站、地铁、公交、客运码头等)滞留人员,如何紧急转移和妥善安置群众,如何宣传和引导舆论。

2重庆与郑州防汛形势对比分析

重庆与郑州防汛形势对比分析表

项目

单位

郑州

重庆

备注

位置

/

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


地形

地貌

/

冲积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以山丘地貌为主


面积

Km²

7446

28657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

Km²

549.3

5472


人口

万人

1035.2

3205(中心城区884.37)


GDP

亿元

12003

25002


流域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河流

124

510


气候

/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点

/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多春旱,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

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542

1000-1200


水资源总量

亿m³

11.24

5000


人均水资源量

179

15600


分析结论:重庆与郑州同属超大城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降雨量、水资源量、气候特点明显不同,重庆防汛形势较郑州更严峻、防汛任务较郑州更为严重。

3对重庆防汛工作的启示

1.1加强城市防灾能力建设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上游四川、贵州洪水流经重庆,需加强各条河流控制性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科学调配进入或流出重庆的洪水。科学规划建设岸线防洪工程、缓冲绿化带、雨污管网、滨江道路、广场等市政设施。主城中心城区新建房屋及相关设施不得低于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已建防洪护岸工程应结合旧城改造逐步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分类清退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以下现状房屋建筑,提高防洪能力至100年一遇标准。调整优化区县城市、场镇和村(社区)防洪标准,提高防洪能力。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改造老旧排水管网,提高防洪标准至100年一遇,让雨水有出路,防止城市“看海”。

1.2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坚持人测与物测结合,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领域的研发应用,加密雨情、水情、工情、墒情等监测频率,提高发现率和准确率,加强精密监测。要提高预报成果准确率,将预报细化到具体时段、具体区域、具体量级,通过互联网、电话、视频调度、QQ及微信工作群、农村应急广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方式,将预报信息共享到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物业、个人。将气象水文预报转换成灾害预报,按区域划分洪灾、旱灾、内涝、地灾风险等级,精准判断可能发生灾害的区域、影响人口,全覆盖将预警信息精准发布到人,动员全社会群测群防、齐防共抗。

1.3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城市应急“大脑”,按“总-分”模式开发一套汇集应急、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数据资源的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实时监控城市运行状况,高效调度应急资源处置应急事件。加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社会救援队伍防汛排涝、被困人员救援等科目训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街道、楼宇、车站、商场、车库等城市应急逃生通道、避难场所,完善避难场所供水、供电、入厕等基本生活条件。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规章和定额标准,将应急物资储备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运营必备条件。采取非常之举应对极端天气,高标准启动应急响应,遇暴雨灾害时,旅游景区该停止运营就果断停止,学校该停学就停学,工地该停工的就停工,交通该管制就管制,受地灾威胁的区域该转移就转移,单位该错峰上下班就错峰。

1.4强化市民防灾减灾意识

在中小学课本中增加防汛排涝知识,从思想深处教人洪水无情,树立敬畏意识。在驾校交规考试中增加涉水驾车应急处置方面试题,引导驾驶员降雨期间驾驶加强观察,不强行涉水驾驶。在江河两侧岸线、城镇易涝点、防洪风险点等人员密集、经常被洪水淹没区域设立历史最高水位和典型洪水水位标识,告知市民洪水内涝风险,打消侥幸心理。以“5.12”防灾减灾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为契机,采取开展防灾减灾文艺演出“赶场”、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传统方式,结合抖音、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营造人人防灾、人人减灾的浓厚氛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