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思路

姜兆军

茶山园林环境(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生态文明倡导以社会、自然、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当前社会建设中的主流理念。风景园林作为人类社会的标志,不仅有调节现代生活环境,还承担了联系人、社会和自然三者共同利益的重要任务。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正是基于深度发掘园林的功能,实现园林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工作。文章以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依据为基点,对园林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依据;内容;注意问题

引言

现阶段城市规划均与风景园林设计相结合,通过外部空间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虽然两种模式的表现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最终目的都是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创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相互融合,通过交流和借鉴,有助于将城市风景打造成为独特的城市标签,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生态发展。

1.生态设计的依据

1.1生态调控

景观园林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其生态调控功能受到重视研究,并且成为园林建设中重点实现和补充的一大功能。景观园林中大量的使用各种生物,这些生物具备自然界的本质属性,即能够消极适应环境,且在长期适应中对周边环境形成净化性反补,也就是常说的调节功能。作为人力干预的生物群落,园林中的各类生物成为镶嵌于城市及其他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生态系统组成,因此能够在群落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性,且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干预,无论是适应环境、净化反补耗时还是自身存续的持续性和功能大小都可以进行控制。换而言之,通过人类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风景园林在城市生态调节方面的功能。

1.2生态平衡

在自然界,任何物种都存在与食物链当中,固然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尤为紧密,人类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摆脱不了自然环境的束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全局来看牺牲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在空气、土壤等方面已然打破了局部地区的生态平衡,长时间不修复难免造成城市环境恶化,使人类相对孤立于自然环境之外,从而不利于人类生存。为了缓解这种生态平衡的破坏状态,就必须着手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加强城市与自然界的联系,着眼城市全局建设,通过科学的布局将城市与绿化带进行衔接。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诸多城市正不断努力,通过发展城郊结合和园林-森林互补的方式,增强城市的绿化能力。而在具体建设中,植物共生平衡的状态尤其受到重视,例如乔木、灌木与花草的搭配,植物相互之间存在的抑制关系等成为园林建设中的基础性理论依据。

1.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由于多种生物共同存在而维系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考察土壤、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物种,同时还要依靠一些外力,如温湿度控制、施肥等改善条件,以确保能完善生物群落促进生物生长。除此以外,在我国广阔的地域下,某些地区特有的生物应当被保护,并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代表景观而存在,因此在园林中培养这类生物,也是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2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足是制约生态设计发展的思想诟病。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与取得了较大发展的环境科学相比,人居环境设计类学科(建筑、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以及其他设计领域)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和价值。

2.1研究不足使生态设计缺乏动力

与其他环境设计类学科相比,风景园林更强烈地认识和感受到自然的重要性,但是什么样的自然是好的?自然是基础还是扮演其他重要的角色?由于不同环境中的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尽管城市环境中也存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极易被忽视又极易破坏的自然空间,但这些空间几乎不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要素。风景园林师也知道自然在人们生活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问题在于对自然的类型、质量、组织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自然知之甚少。

2.2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差异

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不仅是设计中的形态特征之间的差异,还涉及能源与材料、环境污染、平衡性与持续性、敏感性、多样性、整体性、设计师的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系统内部关系等方面。领域涵盖自然与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与社会、人地关系以及设计师的环境伦理与设计技能,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态伦理、价值和技能的储备与应用。

3风景园林的生态设计的手法

3.1场地特征

城市的生态设计不同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最大程度的保留场地的原有地貌和风貌,避免破坏性规划和改造,将场地原有的人工特征和自认特征的基础上,经过设计使得特点更为突出和明显。生态设计下需要特显文化和文明层面,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将重点房子在调研和观察上,充分了解事物的现状和条件,与之联系的各种情况,尽量避免干预手段的使用,生态设计的最佳效果为人工环境与原生态状态和谐共存,足可以忽略人为痕迹。

3.2气候条件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关注的气候元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风、降水等,这些元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效果。生态设计的目的是将规划最大程度的融入原有环境中,充分利用传统的地形地貌,结合道路、建筑、植物、水系等,进行园林规划。尽量减少土方开挖确保环境平衡。掌握城市气候状况和特点,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改善园林的区域生态气候环境。

3.3地域性延续

国际化交流和发展,使得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从而创造新的地域或民族特色风景,这些都需要一社会环境为基础。生态设计需要把握如下原则:生态设计不能脱离传统的风景园林基础规划理论,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提升在创作规划,给城市赋予新意,将地域、历史、传统、文化、环境高效的结合和体现。

3.4生态效应的体现

生态系统的特点在于其自身具备新陈代谢和能量自身循环的功能,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堪称完美。所以将生态环境理论运用到城市园林规划和设计中使其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确保城市规划更加贴近原有生态环境。生态设计首先需要尊重原有物种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再次基础上再军用科学方法和方式对外来物种进行筛选,确保优质的、适应强、抗病性强的树种与原有环境搭配。园林风景规划和设计设计知识面广泛,建筑学、植物学、美学等相关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是繁琐的综合性工程。通过先进设计理论、经验、技术等运用,对生态环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确保最佳的园林生态效果,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3.5群落的营造

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是植物生态效益作用,植物能够达到净化空气、土壤、保障水资源等作用,改善城市噪音污染,提升城市气候条件。在生态设计中兼顾科学性和观赏性,以当地的植被为基础,保障植物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同时尽量使用当地树种,加以适当的改良,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点。多元化的植物配置方式采用乔、灌、树、草等群落相互结合,注重物种和色彩的搭配,确保功能齐全、结构、群落稳定等复合结构,四季特点分明,群略和风景之间协调、美观。

结语

城市规划越来越关注风景园林设计,逐步重视生态设计理念的体现和应用,从整体设计概念出发,尊重原有区域的地域条件和生物需求,尊重原有生态环境,减少能源消耗,保护自然资源。城市景观是城市精神文明状态的体现,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丰富园林景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人为设计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通过管理加强环境的控制值,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沁.试论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原则[J].丝路视野,2017(17):186-186.

[2]张玲玲.试论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51):81-82.

[3]郝中明,曾青,明乐.试论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J].现代交际,2018(4):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