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思路分析

谭雨路

南充市南充十中 637000

摘要:古诗词是古代人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在新时代,语文教师要注重古诗词文化的传承,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挖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文化之美,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创新思路

近年来,在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被期望的力度很大。然而很多学生学好语文难度大,他们缺乏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在高中阶段,古诗词占据语文教学内容不小的比例,古诗词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承载着古代人的智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战略选择,也是母语教育的根本,所以学好古诗词,培养高中生的诗性思维,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梦。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 师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

高中的学习异常紧张,师生深知最终检测学习效果的仍旧是高考,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指出高中必背的古诗词内容,师生基于应付考试的角度,往往进行反复的背诵与默写。这种机械式的背诵自然无暇让学生去体会古诗词的美,而背准确和写准确成了古诗词课堂的“重头戏”,学生津津乐道,教师自我陶醉于这种应试化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古诗词背默的分数通过此方法能被掌控,但却是以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为代价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也就止步于高中阶段,无法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共鸣。

2.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指导欠缺

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古诗词方面,就是要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者。然而基于对应试教育的追求,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核心素养,他们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应试模式,在应试模式的思维下执行着粗浅、模糊的核心教育理念,他们执行着千篇一律的古诗词讲解,运用大量的图片和声音解释古诗词,忽视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忽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理解的指导与点评,并通过大量的灌输和刷题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这种虚有其表的教学无法真正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薄弱

高中阶段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探究能力成了拉开学生间差距的主要原因。古诗词晦涩难懂,学生不懂古诗词的美,更别提自主探究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统一式阅读和机械性答题。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触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肯定各有千秋,但是在古诗词的讲解中,学生大多是“听客”,被教师的统一式引导所束缚,人云亦云,被动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缺乏发现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最终学生也就丧失了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思路分析

古诗词的学习并不是枯燥的背诵与记忆,也不是生硬地直译,而是应该关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情感,综合地体会古诗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方法,将古诗词的意境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1. 坚持吟咏诵读,鼓励突出个性,鼓励模仿创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仅要求学生能做到读准古诗词的字音和把控古诗词的断句,而忽视了古诗词的意境。吟咏诵读是体会古诗词语言韵律和气息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掌握不同体裁古诗词的音韵节奏,打开学生的音韵美感大门。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吟咏诵读时,可以结合典型的优秀朗读范本,教会学生语音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把控,再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语言之美。在《采薇》的教学中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学生的理解不同,对这句的读法各有千秋。有些学生认为这一句写出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要用较为深沉的语音和语调去表现,有些认为这位久在边关的战士终于等来了回乡的日子,应该要体现出他内心的期盼和愉悦之情,还有些认为这两种感情应该在吟诵时都有体现。针对不同的见解,只要是符合古诗词的意思,语文教师应都给予肯定,这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的不同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百花齐放。除此之外,持久的吟咏诵读有助于学生熟悉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形成语感,创设语境。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鼓作气,教授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语音知识,鼓励学生模仿古诗词的意境,学会古诗词的创作,抒发自己的感情,使学生爱上古诗词。

2. 以诗解诗,加强重塑,辅助体验

以诗解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诗词储备,能应用已掌握的古诗词来诠释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词《醉花阴》中有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通过西风吹过帘幕的场景描写,写出了作者思念丈夫的愁苦悲伤。但是很多学生对“西风”描写的意境把握不清楚,教师可以列举以前学过的含有“西风”的诗句,比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等,这些诗句中的“西风”都体现出了一丝悲凉之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

3. 应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构建智慧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开放,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借助的手段和素材越来越多,有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时,要丰富原有的“图片认知—学习新知”两步法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自主想象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古诗词教学中公认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他们心中的景象是怎样的,然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图,让学生选择与自己脑海中相似度最高的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经过意象猜想、直观感知和知识重组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改变了以往直截了当的信息教育手段,为古诗词教学增添了新的色彩。

三、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美感的培养和对意境的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在新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从长远考虑,仔细体会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 刘莺.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J].空中美语,2020,(5).

[2] 贾倩.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散文百家,2020,(35).

[3] 徐岩.研究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科学咨询, 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