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的基本义项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又”的基本义项浅析

陈盼盼

吉林省长春市星恒学校 130000

摘要:“又”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高频词汇,在HSK等级中属于甲级字。本文以“又”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料库的分析,研究“又”表重复义的语法意义和具体用法。

关键词:又;重复义

从先秦至今,“又”表重复义这一义项基本上成为其基本义。“又”表重复义时涉及前后项内容,一般是前项指明后项,且前后项内容具有同质性。“又”表重复义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又”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

(1)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2)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3)夫孟子言“五百年有王者兴,何以见乎?帝喾王者,而尧又王天下;尧传于舜,舜又王天下;舜传于禹,禹又王天下。四圣之王天下也,断踵而兴。”《刺孟篇》

例(1)“又”表示重复之前的过错,继续不改正因此称为过错。例(2)“又”表示祸乱再次重复出现时,周王由对谗言态度宽容到听信谗言。例(3)“又”表示帝喾、尧、舜、禹相继重复称王的动作行为。

二、“又”表示事情、现象的重复出现。

“又”表示某种事情或者现象的重复出现,虽和动作行为的重复具有同样的性质,但与其相比更为复杂,事情或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不会被简单地反复,因此当类似的事情或现象重复出现时也用“又”,前后项仍属于同质内容。例如:

(1)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享鬼神。”即以犊祭。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生白犊。其父又使其子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以享鬼神。”复以犊祭。(《论衡·福虚篇》)

(2)孝宣帝之时,凤皇集于上林,后又于长乐之宫东门树上,高五尺,文章五色。《讲瑞篇》

(3)少顷,此牛吐一赤珠,大逾径寸。民方欲捧接,忽有一赤衣童子拾之而去。民再求,得青珠,又为青衣童子所取。又有黄者白者,皆有童子夺之。(《太平广记》)

例(1)中“又”表示黑牛接连生白犊的现象;例(2)“又”表示凤皇先后聚集在上林和长乐之宫的东门树上,这种事情重复出现;例(3)表示牛吐珠反复被童子抢夺的事情。

三、“又”表示性质状态的重复出现。

(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

(2)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红楼梦》)

(3)他又糊涂了。

例(1)表示孔子认为韶乐的性质不仅形式美,内容也“善”,“又”表示的是性质的重复;例(2)“又”表示的是“垂泪”状态的重复;例(3)他“又”糊涂的状态,是糊涂这一状态的反复出现。

四、“又”表示动作活动重复多次或者性质状态多次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又”的使用属于完全性重复,有较为固定的格式。

动词+了+又+动词:前后动词为可持续性动词且动词保持不变,“了”是过去时间的标记,表示前一动作结束后“又”混合反复或交替反复进行的动作。例如:张雅和李阳把书柜整理了又整理,生怕女儿不满意。添上“又”表示重复进行整理书柜的动作行为。

一+量词+又+一+量词:量词可以是名量词也可以是动量词,前或后使用可持续性动词,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反复进行或者性质状态的多次重复,多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果是动量词的句子中,则多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例如:

(1)一个又一个地把孩子接到家里,她才放下心来。

(2)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单独为我辅导功课。

形+了+又+形:这里的形容词既可以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且前后形容词可以不同,多在句中作谓语或定语。例如: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又”表重复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义项,可称为“又”的基本义。全面地研究虚词,就要求我们不仅历时考察虚词的语法意义和具体用法,同时还应有意识地研究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等。“又”的词性由最初的名词转变成副词,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又”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分析“又”使用的条件则显得尤为重要。了解“又”表重复义的语义预设是掌握该词的必要条件,也是区分近义词的手段。

第一,“又”修饰体词性成分的预设。

“又”修饰体词性成分时,其前后项一般有名量词,基本格式是:(名量词)+又+名量词+NP。根据语料分析可以得知,“又”表重复义修饰体词性成分时的语义预设为:S不止一次V过。例如:

(1)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国语·越语下》)

(2)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孙子兵法》)

例(1)中“又”的语义预设为一年已经过去了,周期性的事物再次出现。例(2)“又”表明距离“修橹轒辒,具器械”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表示两件事的在时间上的相继性。

第二,“又”修饰谓词性成分的语义预设。

“又”表重复义必然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才可以进行,因此“又”修饰谓词性成分时的基本格式有两种:S V,(S)又V以及S1 V,S2又V。第一种格式为同主同谓式,有时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第二种格式属于异主同谓式。我认为这时候V一般为不持续性动词,语义预设为S已经V过。例如:

(1)初时者,魏数年东乡攻尽陶、卫,数年西乡以失其国,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非数年在东也。故曰:龟筴鬼神不足举胜,左右背乡不足以专战。(《韩非子》)

第二种格式为异主同谓式,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例如:

(1)宁寒林又买回一串,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书惑》)

单纯分析这一个句子,那么句子的主语即“买”的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是宁寒林,也可以是徐苒,但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徐苒先买了一串而后宁寒林买了一串小吃。这种格式较第一种格式略少。

沈小乐(2012)从V的可控与否来分析“又”修饰谓词性成分的语义预设,重点分析了当“又”和非可控动词“死”和“活”组合时的情况。该文认为“死”不可控的语义会限制主语的选择,语义预设的格式为S1已经死了,但S2≠S1。当谈论“活”与“又”组合时,涉及到叙述人的主观情感,语义预设的形象往往是虚拟的。

参考文献:[1]罗堃,刘颖.标题中的“又”“再”连用及相关句法问题[J].语言研究集刊,2020(01):77-93+377.

[2]汪维辉.汉语史研究要重视语体差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0(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