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对策——以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对策

——以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为例

黎永江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更合中学 广东省 佛山市 528524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即让学生凭借已有学习经验理解思想不太深奥、表达形式较为常规的文言文。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继承古代先贤的思想精华,更能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诵读”“立骨”与“情景模拟”是连接初中学生与文言文之间最好的媒介,下面就以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为例,讲一下文言文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


前言:“通过对文言文的眼观口诵心想,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古诗文的全面深入理解。”。文言文以古代汉语书面语写就,学生猜读的过程因缺乏辅助学习工具等原因,对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的生字读音、字词含义等可能无法迅速把握。所以,熟读的第一要务就是读准字音。其次是在读出语感基础上读准句读,读顺文意。



一、用“多种诵读”层第开启语意的大门

1.猜读先行,用已知度未知

猜读又叫预测读书法,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如读了标题猜正文,读了开头猜结尾,读了上段猜下段,读了上句猜下句等。文言阅读的猜读,是学生在没有任何预习的前提下进行文本阅读,借助已有的阅读和认知经验,利用已有的句读、语感等,从文章体裁、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出发进行合理推测。

在《卖油翁》教学中,我让全体学生用纸遮盖住书下的注释,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看看能读懂多少语句,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这样,学生在自由朗读的时候就能同时圈画出难读难懂的字词,再结合上下文猜想其含义,初步形成自己对字句的认识,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验证。当然,猜读的结果也有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此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已有认知的缺陷,并及时进行自我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听众。

2.比较阅读,用对照断正误

著名学者张中行说:“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学生通过两遍朗读,对文字含义有了基本的认识,但这种了解还停留于表层。此处就需要用到比较阅读,即把内容、形式相近或相对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使人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授《卖油翁》的第三环节中,我把去掉标点的文本呈现在投影上,让学生对照投影进行朗读。学生在此暴露出了断句错误等问题,如,“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但/手熟尔”,学生会读成“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但手/熟尔”。以上句读错误出现的原因更多的是对文意的把握没有到位。因此,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让学生淡化标点符号来读的方法,相对缩短了记忆和再现知识的时间,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古文背诵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语言的有效积累。

二、用“一句立骨”逐层打开文意的精髓

立骨是确立文章骨架的一种写作技法。“一句立骨”是以一句耐人咀嚼的话作为文章的“中心”。将其引入文言文教学设计中,能改变学生在古文学习中烦琐凌乱的感觉,起到既撑起文章的骨架又撑起文章的神韵,促使语文教学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达到“一句之功,旨意毕现”的效果,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它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行文线索,挖掘文本细节,从而体悟作者情感。

《卖油翁》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围绕卖油翁评价陈康肃公射箭一事展开,而陈康肃公在卖油翁评价前后的态度反应截然不同,要把这些零碎的语言串联起来就需要用到“一句立骨”。我在教学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请问究竟是哪句话说得陈康肃公跳起来?”学生能非常敏锐地指出是“无他,但手熟尔”这句话。我继续追问,除了这句话让陈康肃公愤怒之外,卖油翁还有没有其他的表情、动作等冒犯了他?学生结合文本能迅速找出“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中的“睨之”“微颔”两个表情与动作。此时,教师顺势让学生模拟这两个动作,学生就能身临其境般体验到陈康肃公内心的愤怒。由此,人物骄傲自大的个性也跃然纸上,印证了上文“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的评价。但陈康肃公又不是一个盲目自大的人,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为此我追问,文中卖油翁又是说了哪一句话让陈康肃公转怒为笑的?学生能找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表面上看是卖油翁淡定从容、不骄不矜的语言让陈康肃公平复了情绪,实则是他高超的打油技巧深深折服了陈康肃公。了解了这些,再让学生圈画出描写卖油翁熟练打油动作的语句,则更能使其体会卖油翁的动作娴熟、态度从容、技艺炉火纯青。此刻,卖油翁与陈康肃公的人物个性学生尽已掌握,接下来再去探究文章从射箭与打油的角度所呈现的道理,以及希望读者明白的做人的原则等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用“情景模拟”快速联结人物的心性

1.在“表演体验”中辨识人物的内心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突破重难点。

在《卖油翁》中,如果学生对“睨之久而不去”中“睨”的动作理解不够,就不能明白卖油翁为何“但微颔之”,对下文陈康肃公盛怒原因的理解也受到影响。此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表演“睨”的动作,并将此动作与“注视”“旁观”等看的动作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快速理解该动作包含的轻视的意味,因而后面的点头动作也只能是轻微的,也才有了“但微颔之”中的“但”。通过对这些重点词的理解,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卖油翁内心的“不以为意”了。

2.在“角色模拟”中把握人物的个性

文言文语言晦涩深奥,课堂教学进行到此处,教师如能恰当地再开展“角色模拟”,则能使抽象的人物心理形象化,使枯燥的学习感受趣味化,具有“一语道破天机”之功效。

还是拿《卖油翁》中“酌油”过程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卖油翁动作舒缓、节奏平稳背后的镇定自若、从容悠闲,了解了文中“乃”字表现的从容与自信,以及下文“而钱不湿”中“而”表达的转折与惊叹。但是,此刻学生对人物情感世界的理解还停留在认知的浅层。教师此时运用“角色模拟”,让学生来模拟作者朗读这段文字,就能将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语言展现出来。学生读到“乃”的时候语气自然舒缓,读到“徐”的时候语气虽加重但依然平稳,读到“取、置、覆、酌、沥”这一系列动作时一气呵成,最后读到“而钱不湿”的“而”时则有沉稳中的称颂。学生把自己置于当时作者所处的境地,在模拟的时候以局中人的身份去揣摩周围的环境和作者的心理状态,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了当时的场景,自然能用发自肺腑的情感将文字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自然能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整堂课中,“多种诵读”让学生在逐层深入的过程中掌握了“言”的意义与作用,为后续深入对“文”的理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句立骨”让学生立体地掌握了“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样又在对“文”的掌握中巩固对“言”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情景模拟”则让学生自主地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周红.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1(17):61-62.

[2]徐昭君.优化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