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模式化写作训练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模式化写作训练初探

李秀萍

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务管理局教研室, 山东 济南 250115

摘要:程序教学理论,指出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面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在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始了模式化写作训练的探索。模式化训练包括模式化写作训练和模式化专项训练两部分。所谓模式化写作训练,顾名思义,是在固定的模式下,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操练,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训练方式。

关键词:模式化写作;模式化训练

1 案例背景

为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学科评价要由碎片化知识考查为主向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逐步转型,试题结构趋向于听说、阅读、写作三个模块。虽这种评价方式日益趋向科学、合理,但心情无比沉重。南山,地处南部山区,在师资、家长意识、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再加上新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要求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真是雪上加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调研时常发现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设计的活动丰富多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看似一节非常有能量的课,但在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张嘴就出错,不是语音不过关,就是表达错误。而且,在课的最后输出阶段,老师们通常会设计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活动,比如写作。这样精彩的课堂,那学生肯定对当堂知识掌握得是极好的,但学生一写就是chinglish。即便到了九年级,很多学生的简单句写得也是令你啼笑皆非。这样的学情,这些问题,留给我们的应该是深深的思考,这些学生都是我们教出来的,我们平时都那么卖力的教学,怎么到最后学生连写出一个正确的句子来都这么难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忖、推敲,以寻求突破。

2 案例描述

2020年9月16日,今天是个好日子,区域内计划传达会顺利召开,下午在中心中学调研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情况,听了耿老师的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1a-2c)一课。耿老师个人素质极佳,口语棒、板书漂亮,课堂掌控能力极强。这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主要围绕节日的话题,以泼水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为依托,借助I think.... I know....等句式来发表个人见解。耿老师一开始用中秋节的视频进行导入,出示图片新授节日名称,通过Pair work练习对话,通过对比中外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珍爱传统节日;按照惯例课的最后利用group work进行调查、做报告、写作进行知识的输出。在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之后,学生写出的报告,依然存在大量的汉式英语,语序颠倒等现象。这节课既有大量听说,又有恰当的德育教育,怎么会这样呢?课堂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做老师的是不是需要做点什么来帮助学生写出正确的句子?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课堂,向课堂要效率!

3 案例分析

听完课后,并对这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深深的思考。这节课从开始组织课堂到导入课题非常自然,课堂引用了一首有关中秋节的英文歌曲《明月几时有》契合本节课的中国传统节日的话题,用歌曲激趣,同时借用歌曲内容谈论Can you tell me what festival it talks about? What do we eat on Mid-Autumn Festival?由此引出新单词mooncake的教学,顺其自然的导入本课课题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课的新授和练习环节是学生认知的关键。在新授部分,第一步耿老师直接呈现春节的图片,提问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在耿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回答I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耿老师接着追问Why?帮助学生回答I think that it is fantastic. 无独有偶,用同样的方式对泼水节、端午节和元宵节进行了同样步骤的新授。

这是新授的第一步,是后续知识落实和运用的基础。既是新授,学生对各种节日名称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老师的引导是没有问题的。但老师没有预估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节日名称的读音掌握,对各种节日名称没有进行领读和恰当的读的练习,所以在后面进行的对话练习时出现了大量的读音错误和不会读的现象。I think/believe....出错也是同样的原因。任务型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在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情,注重任务的设计,使每一个任务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由多个活动构成完整的任务链。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有感知、熟练进而到运用。每个活动都是层层铺垫的,学生对新知识没有正确的感知,没有大量的操练,达不到熟练的程度,也就不会有能力进行输出。接下来,依托句型:A: What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B: I like.... A: Why do you like it? B: I think/ believe that.... A: What a/an ....festival/ How .... it is! 引导学生进行的Pair work练习,对学生来说跨度非常大,学生就会非常吃力,一张嘴就出错,也就谈不上写的落实了。每个教学环节都依次类推,就铸就了我们学生一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学了,又什么都没学会的结局。为此,和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她的这节课又重新做了研讨。经过再次修改后,9月18日耿又重新展示了这节课。

新授部分,耿老师利用各种节日图片教学节日名称,对每一个节日名称进行领读、跟读和不同形式的读的操练,让学生做到会读和读准确。同时与学生一起交流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最后,耿老师把所有节日的图片呈现在一张PPT上,进行巩固训练,为下一步的操练做好准备。耿老师借势提问: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Why?自答做示范,然后对不同学生进行提问,并帮助回答I like .... I think it is....然后用元宵节进行I believe that ....的操练,让学生能准确说出正确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进行表达,耿老师将本节课出现的四个节日都呈现在一张PPT上,再次进行说的训练,不断地进行强化。斯金纳认为,要达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行为目的,需要连续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

在进行了大量的说之后,耿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这一句式的结构“I think/believe/know that+陈述语序的句子,然后进行仿写,集体进行批阅,让学生加深对这一句式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能够由仿写句子阶段到独立写出正确句子,耿老师设计了Let’s chat.和Let’s write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自己、同学、家人和老师的喜好、上学或上班的交通方式、天气等话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对从句中的各种人称及各种时态的表达由说准确提高到熟练表达。经过了反复操练,让学生对这一句式可以脱口而出,大量的说为写做了坚实的铺垫。Let’s write这一部分的设计非常细致,囊括了含be动词、情态动词、will等各种句式,小步子稳扎稳打,手把手的教给学生如何写出正确的句子,提高了句子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率,为本节课最后的输出环节做好了铺垫。

课最后的输出环节是检验这节课的课堂目标是否达成的阶段。为了让这个活动能够顺利完成,耿老师先设计了一个Pair work环节,为下一步的小组调查做好铺垫。Just like this: (T asks S1)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T:Why? S1: I think....耿老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根据示例四人一组进行组内调查,并记录调查结果。3分钟过后,学生利用调查结果,用今天所学的句型进行汇报。在展示环节,学生争先恐后,表现优异。最后要求学生将报告写下来。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的呈现,看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细想这一环节,层层铺垫,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才得以保证这一活动顺利完成。本节课由最初的学生感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和句型进行会读、读准确、读熟练,然后进行仿写、练习写,最终能够独立写作。活动的设计也是紧紧围绕写的目标,层层铺垫,步步为营,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任务链,最终达成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4616100d7df29a_html_8ffb48b9222b150a.jpg结论

这一次案例实证教研,为解决学生张嘴难、一写就出错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知识的输入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会说(can),再让学生说准确(accuracy),再让学生说熟练(fluency),大量的说是为后面的写做准备的,然后提炼出主要句子结构,让学生开始仿写,练习写,独立写。这种训练方式,我们就称之为模式化写作训练。我们从写句子开始。把每一个课时中的重点句子提炼出来,进行由说到写的模式化训练,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写出每一课时的重点句子。课后的每日小作文就以用当堂练习的句子结构写句子为主,用上当堂的重点词组、单词。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反复实践、反思,这种固定模式的写作训练是对解决张嘴难,一写就出错的问题很有效果,但这种方法会不会固定了孩子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会不会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思路和发展?英语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

[2]爱德华兹,任务型英语教学法:课堂研究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4]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2009.12.

[5]《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读书笔记,知行网教育技术学,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