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冬小麦雪腐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探究冬小麦雪腐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

阿斯艳木 ·阿布都瓦力

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农技推广站 835100

摘要:冬小麦雪腐病是较为常见的小麦病害类型,主要发生在积雪较多的冬小麦种植地区,雪腐病的发生对于冬小麦苗期生长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本文主要从冬小麦雪腐病的发病表现、症状特征、发生规律、发生范围、发生原因入手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际情况提出了部分防治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对于冬小麦雪腐病的预防效果,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冬小麦的健康种植。

关键词:冬小麦;雪腐病;传播途径;防治

冬小麦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类型,其适应性较强,在河滩、平原、湖湾以及各类土壤环境下均能够生长,由于其种植范围较广,遍及全国各地,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时所面临的困难也有明显不同,冬小麦的生育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产量潜力高,种植优势显著,通过对于冬小麦的推广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单产种植水平。

1发病特征

1.1小麦雪腐病

小麦雪腐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半知菌门雪腐格氏霉感染所致,该类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小麦雪腐病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小麦苗期生长时期,该类病害对于小麦植株产生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叶、根以及叶鞘部位,早春时期积雪消融时是冬小麦雪腐病发病的主要时期,该类病害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会出现水渍状变化,如开水烫过,叶片颜色会有明显加深且触摸柔软,如湿度较大病变部位还会出现明显的灰白色松软菌丝体,发展至3月下旬积雪完全融化,天气转晴,患病的冬小麦苗株会出现枯死状病变,患病部位可见数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色小菌核[1]

1.2雪腐病、雪霉病区别

冬小麦雪腐病防治分析时需要明确其与雪霉病之间的区别,雪霉病同样属于属于真菌性病害,有世代传播的特征,大多是由种子带菌引病所致,播种后期以及越冬前期病菌会在冬小麦的苗基部位积存,在早春时期降雨量增大时,便会出现发病情况。针对雪腐病和雪霉病的对比来看,症状有明显不同,雪腐病受害之后冬小麦的叶片较容易破碎,而叶片上能够明显观察到灰白色的菌丝体,且会出现不规则的黑色颗粒状菌核。而雪霉病受害之后冬小麦的叶片并不容易破碎,且病变部位出现的霉层颜色为红色。就发病时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别,小麦雪腐病的发病时间主要在2月中旬,远远早于雪霉病,而雪霉病主要发生在2月中下旬[2]

2发生规律

冬小麦雪腐病病菌的发生规律分析来看,其病菌主要是以菌核的状态在小麦田土壤间进行越冬,如该地块为重茬冬小麦种植,则发病几率有明显加重,初冬时期降雪初期冬小麦雪腐病病菌便会对小麦植株产生侵染,待当地雪层下温度降低到0℃以下雪腐病病菌便会进入越冬状态,自2月中旬左右积雪逐渐消融,气温升高至-2℃-2℃时便会有发病蔓延趋势,对于冬小麦苗株便会产生一定影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升高到4℃-10℃时是冬小麦雪腐病发病的最佳时期,此时冬小麦雪腐病的病变症状会明显展现,3月下旬之后温度上升到15℃以上,冬小麦雪腐病的危害程度会有所减轻,降雪早、积雪厚、早春气候温度较低时期是冬小麦雪腐病发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时期[3]

3发生原因

分析冬小麦雪腐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类,第一,冬小麦播种时间过早,如冬小麦在播种时时间过早则会导致冬小麦生育期提前,分蘖期也会提前,冬小麦会处于带蘖越冬状态,越冬时期小麦植株对于营养的损耗量比较大,导致越冬抗旱能力降低,返青期则较容易出现雪腐病发病情况。第二,如冬日积雪较厚,也会加重雪腐病的发病几率,较厚的积雪环境会为病害的传播以及发展提供优质的媒介,积雪厚薄对于冬小麦产生的危害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冬季漫长地区,积雪厚度如达到30-35厘米,积雪时间超过130天,在开春时期春雨初降,则会导致冬小麦田间湿度水平较高,会促进冬小麦雪腐病的患病以及侵染[4]。第三,开春时期气温回升慢,出现连续14天以上的低温阴雪天气则会为冬小麦雪腐病病菌的传播提供优良的环境,也会加速冬小麦雪腐病的蔓延。第四,如冬小麦品种抗病性能较差,则会导致其自身患有雪腐病的几率升高。因此,在冬小麦雪腐病防治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其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处理。

4综合防治措施

冬小麦雪腐病预防时首先需要进行抗病品种的挑选,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生命力强、分蘖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多且紧凑的品种进行栽植,既要求其具有丰产、早熟、容重高的特性,还需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抗害性能。其次,需要加强对轮作倒茬的重视,每一个地块不可连续三年甚至以上进行冬小麦的连茬种植,要求该地块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种植植物类别的更换,从而降低冬小麦雪腐病病菌的大量积存[5]。另外,需要加强对冬小麦播种前种子的挑选以及处理,须将病种、残种、碎种及时剔除,并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可使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200毫升兑1.5千克水后对100千克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实现杀除小麦雪腐病病菌的目的。初春时期需要进行及时杀菌处理,可以使用80%的戊唑酮3000倍溶液对冬小麦进行喷施,每间隔7天喷药一次,共用药1-2次即可有效实现对于冬小麦雪腐病的治理。

结束语

综上可知,随着冬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防治要求也越来越高,雪腐病是导致冬小麦产量损失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重点防治。

参考文献:

[1]张胜军,孙娜,艾力买买提,等.伊犁河谷小麦雪霉(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绿洲农业科学与工程,2019(1):57-60.
[2]那木苏,戴爱梅.小麦雪腐病,雪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农村科技,2020,No.411(03):36-38.
[3]邸天梅.小麦赤霉病粒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044(002):63-65.
[4]高兴华.小麦茎基腐病春季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2020(3):56-57.

[5]张丽萍,寇奎军,刘震,等.沧州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J].农业与技术,2020,v.40;No.353(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