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

杨绍亮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 510631

摘要:学校建筑是公共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建筑,中小学校是青少年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中,不仅要遵循国家强制性规范和标准、注重平面功能与空间组合形式,更要处理好功能、技术和形象三者的关系。同时注重中小学校建筑的主要使用对象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青少年的人身安全为准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

关键词:安全;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引言

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筑设计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不利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这种不够人性化的校园建筑设计应该被摒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结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的特点,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必须以符合中小学生以及周边居民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行为需求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中小学校园建筑的人性化关怀。

1中小学建筑设计安全规范

1.1防震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中小学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足见我国对教育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的重视程度。首先,中小学校建筑内人员众多,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如若发生地震危害,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伤害;其次,中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成人应对危机、处置危机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1.2防火

对于火灾来说,最重要的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对于建筑防火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疏散设计。在真实的火灾现场,伤亡人员大多是由于逃生过程中吸入大量烟气所导致的,而相反地由于被火烧伤的反而很少。大型火灾事故现场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情况往往是由疏散组织设计不合理引起。所以,我们设计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大小、人员情况来为建筑物设计更加合理的疏散组织方式,这不仅可以使大量人员可以良好的疏散,也可以降低人员及其它方面的损失,还会使消防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还需要根据教育建筑的特殊情况进行良好的设计。

2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分析

2.1安全性

校园建筑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室内不采用过于坚硬的装饰材料,避免对学生的伤害。注意校园建筑楼梯通道设计数量与尺度,预防踩踏事故。学校临空部位加强防护。一是高度需要大于1.1米,二是应选择防护栏杆,而不是玻璃栏杆。楼地面设计应考虑到安全问题,防止打滑摔跤。以校园建筑中窗的安全设计为例,儿童与青少年在临近门窗打闹时,就极易发生跌落、将门窗玻璃拍碎及门窗夹手等意外事故。关于窗台坠落事故,为了预防坠落,除了加装防护栏,更应从窗的自身设计考虑。首先要符合规范的要求,窗台高度不应小于0.90m。卫生间可以采用高窗的形式,预防窗台跌落事故。活动室相较于其他几个地点的窗,在造型上可以更灵活。将安全性与建筑造型结合,是更加值得推荐的方法。

2.2校园选址

中小学应设置在阳光充足、远离噪音、交通便捷的适宜地点,选择住宅楼密集的中央位置,方便附近的学生上学。

2.3校园出入口设计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小学附近普遍交通压力大,合理设计校园入口和出口,尽量不要连接城市的主要道路,并在主要入口和出口设置适当的缓冲区,缓解附近交通压力。

2.4校前区设计

家长接送学生与城市交通堵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应加强校前区设计,合理区分人流、非机动车流、机动车流及校车流线。

2.5内部功能分区

中小学校舍设计应有效划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和绿地,保证合理的功能和流线,中小学校园建筑在功能布局上,教学用房均南向采光,活动室东西向采光,动静分区比较合理。

2.6设置符合学生行为特点的建筑空间

考虑学生的活动需求,我们可以利用走廊来考虑通讯、活动、休息等功能,以满足“小组”的空间需求。适当扩大走廊的宽度可以是2.7米,甚至3米。在这个时候,走廊不再只是一个交通概念,从而成为一个多功能的交流空间。它也可以在走廊中部分突出,不仅丰富了形状,也为活动提供了一个小空间。

3加强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安全的有效举措

3.1校园布局设计要科学合理

学校设计要教学、运动、生活分区明确,学生行走路线简洁清晰,避免彼此交叉,学校宜设两个出入口,分清主次,并避免设置在城市主干道,在学校主入口周边预留缓冲空间,大门设置防撞升降护栏,提升安全保障。食堂等运料走学校次入口,减少与学校教学区路线重叠,保障学生行走安全。

3.2加强弱电监控设计,保障校园安全

对校园建筑内走廊楼梯、教室实现监控全覆盖,室外对主要道路、运动场地合理设置监控设施,保障校园安全;校园围墙一般设置红外对射报警系统,为加强安全,也可以设置电子围栏加监控视频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及宿舍内设置校园广播接口,采取分楼控制,总体控制等多种形式,保障安全信息传递通畅、及时。

3.3做足规范外的细节安全设计处理

(1)学校建筑周边及室外管道较多,学生天性好动,室外管道阀门裸漏,局部比较尖锐,易引起安全隐患,如餐厅室外燃气管道连接处、教学楼室外暖气管道阀门裸露处、室外消防栓等周边,在设计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从根源上避免学生出现意外磕碰、划伤现象。(2)校园建筑内、外地面存在高差处,地面宜设计不同颜色铺装材料,或设置安全提示线,提示学生安全;小学等教学建筑楼梯间扶手应考虑防滑措施,下课放学期间加强护导,避免孩子出现溜滑扶梯扶手打闹现象。楼梯踏步设计时适当加大踏步面宽,增强脚感安全性、舒适性。踏步高度面宽比例合适,避免在同一楼梯内出现踏步高度不一致情况。(3)学校教学楼及宿舍等外窗窗开启大小及角度,为保障安全,在设计时要进行严格限制,宜采用限位器等办法避免窗开启面积及角度过大,杜绝安全隐患。(4)教室内门宜向楼梯间方向开启,便于室内学生向外疏散,保障安全;教室内门宜设置玻璃观察口,方便教师在走廊对教室内进行安全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5)楼梯间护栏扶手底部及转弯处设计时要注明进行必要打磨处理,防止好动学生意外划伤。(6)在进行楼梯设计时,楼梯两梯段间楼梯井净宽≤0.11m,避免设置过宽楼梯井,避免学生跌落;若无法避开楼梯井,在楼梯井位置处设置防护网,以防意外发生。

结束语

在设计中小学建筑时,为了整体的安全性、合理性可以有更大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建学校的规划及单体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究探讨,注重细节设计,结合各校实际,多研究多思考,拿出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打造安全校舍,维护在校学生人身安全,使校园建筑的安全性能得到提升,满足学校建筑的要求和规范,保证在校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规划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8(4):82-83.

[2]陈奇峰.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趋势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6-7.

[3]薛庆敏.建筑安全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29):74-75.

[4]洪昭铭.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分析[J].安徽建筑,2018,24(4):13-14.

[5]孙明,张向洋.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