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三个家系的遗传分析及产前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0
/ 1
摘要目的:分析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病因,为患者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研究。收集3个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其他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可疑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检测家系全部受检者变异携带情况。通过人类基因变异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候选变异的致病性报道情况,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与分子病理学协会(ACMG)指南判断致病性及等级。依据先证者相关变异结果对孕妇行产前诊断。结果:纳入研究的3个家系均检测到Stickler综合征I型致病基因变异。家系1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1693C>T(p.R565C)杂合变异,家系2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2862C>T(p.G954=)杂合变异,家系3患者携带COL2A1基因c.2355+1G>A(splicing)杂合变异。这3个基因变异经保守性分析、功能预测并依据ACMG指南逐一打分判断为致病性变异。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等分子遗传检测技术对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的病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3个家系患者均找到遗传学病因,在基因水平确诊非典型Stickler综合征I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