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吸收性对印刷品色彩影响的分析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2

油墨吸收性对印刷品色彩影响的分析探析

董郁

中煤地西安地图制印公司 陕西西安 710199


摘要:在印刷品复制之际,油墨是直接影响印刷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能是影响印刷品色彩的关键指标。评价纸张吸墨性,实则属于“相对概念”。其具体含义即纸张结构与油墨性能匹配与否,可否通过有效印刷方式获得最佳印刷效果。本文主要围绕油墨,分析其吸收性对印刷品色彩的影响,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墨;吸收性;印刷品;色彩;分析

引言:在印刷工艺流程中,影响印刷品色彩的因素,普遍与油墨有关,涉及到印前分色油墨色彩设置、印刷过程中墨量控制、油墨在纸张上的转移问题以及油墨吸收性等问题。若想保障印刷品呈现优良色彩,针对其吸收性展开分析具有必要意义,应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

一、油墨吸收性原理

纸张油墨吸收性,主要是指纸张对油墨的实际吸收能力,或者是油墨在纸张上的渗透能力。纸张具有毛细孔,这些毛细孔可吸收油墨低黏度组分,同时油墨中的一些组分也会积极地向纸内开始渗透。油墨吸收性,主要是从油墨和纸张开始接触的那一刻,直到油墨完全固化后,这一个过程中完成的。若想精准评价纸张油墨吸收性,则要理清印刷时纸张吸收油墨的规律。具体来说,在印刷过程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阶段:①印刷机压印的瞬时间内,通过印刷压力作用,将转移到纸张表层油墨中的一部分压到纸张孔隙内。这时,油墨中的颜料会同时渗入纸张孔隙。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之为“加压渗透”过程。在这一阶段,纸张吸收油墨的能力完全取决于印刷压力,同时也会受纸张结构以及油墨黏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印刷压力偏大,纸张就会大量吸收油墨。同时,如果纸张结构相对疏松,纸张也会吸收较大量的油墨。所以,在印刷凸版纸以及新闻纸等非涂料纸张时,由于这一类纸张结构相对疏松,所以无需使用较大的印刷压力,或者也可以减少油墨粘度。反之亦然,如果纸张结构较于紧密,就需要增加印刷压力以及增加油墨粘度。②在纸张离开牙印区,直接到油墨完全干燥前,这个过程是油墨自由渗透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纸张毛细管力度来吸收油墨。众所周知,纸张属于多孔材料,纸张内部存在大量纤维,而其纤维与纤维之间留有诸多间隙,这些间隙就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加上液体毛细血管作用,即可吸附液体。如果毛细管径偏粗,吸收速度则要更快一些。纸张油墨吸收性,其实取决于纸张毛孔数量以及纸张毛孔径是粗、是细。纸张越疏松,其孔隙就越大一些,油墨吸收性也就更强一些。例如“新闻纸”,这种纸张结构非常疏松,具有超强的油墨吸收性。所以,将油墨转移到新闻纸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立即固着,更利于提高印刷速度然,而铜版纸结构就相对紧密一些,孔隙也没有胶版纸的孔隙大,印刷时油墨固着速度偏慢[1]

二、分色过程中的色彩控制

即使油墨厂商全力促使油墨色彩足够精准,但由于制造工艺条件有限,不同油墨在生产时常常会存在一些偏差。因厂商不同,油墨偏差度也会有一定差异,这也就会直接影响色彩呈现效率以及灰平衡效果。正因如此,在印刷前就需要加强分色处理与控制,需要具体操作人员结合印刷条件,谨慎选择油墨色彩参数值。通过有关算法,抵消偏色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CMYK图像是和印刷环境密切相关的图像格式,其生成参数完全取决于采用哪一种印刷设备以及印刷材料。为此,就需要严格设定分色参数。但是,在具体实践时,由于印刷过程中诸多图片分色参数均不明确,所以也就增强了印刷过程中色彩的显示困难,无法保障展现精准的色彩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应多多关注下面结构问题:①要精准选择油墨品种,例如在印刷报纸时,通常都会选择新闻印刷纸,这就需要选择对应的新闻纸油墨。结合印刷适应性要求,新闻纸印刷油墨组成成分与其他印刷纸油墨组成成分相差甚远,在颜色与特性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选择新闻纸油墨印刷时,如果采取铜版纸油墨参数进行分色色彩补偿,则难以精准展现色彩制作意图。所以,一定要恰当选择油墨品种。②要明确设置最高油墨量及网点扩大率,油墨量是多是少,会直接影响色彩呈现效果。相比铜版纸张,报纸印刷容墨量偏低一些,在纸面上仅可接受百分之二百六十之下的总油墨量。如果这时油墨量偏多,则会严重影响印刷色彩准确性,并导致油墨大量溢出。为了防止出现过度溢出油墨的现象,就需要具体操作人员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墨量,以便进一步提高所呈现色彩的精准性。③在分色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标准Photoshop油墨色彩参数值。然而,国内诸多油墨厂商所提供的油墨色度值与标准色间仍有一定差距,也不符合软件采用的标准值,与软件标准值存在重大偏差,同样会影响印刷品的色彩效果[2]

三、油墨吸收性影响下印刷品色彩的控制建议

即使印刷品色彩,常常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无法达到完全可控的效果,但为了持续增强某一印刷品的竞争实力,仍需要严格控制色彩质量,提升印刷流程中每一环节的质量可控性。有关印刷色彩的控制,不妨从下面这几方面开始着手:①在印刷前期,要严格规范印刷工艺,促使相关工艺足够标准与规范。尤其是在针对外来广告等印刷品进行印刷时,一定要做好前期规范,以避免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缺陷,增强弥补难度。②是油墨的规范化问题,因每一家油墨厂商的油墨色相都具有显著差别,部分油墨厂商所生产出的油墨颜色鲜艳一些,而部分油墨厂商所生产的油墨色相则要淡一些,采取不同油墨来印刷,最后呈现出的印刷效果也会有着巨大差别。为此,在分色时,就需要明确设置不同油墨色系,以报纸印刷为例,在印前分色时普遍采取“SWOP”色系,若采用日本色系油墨,亦或者欧洲色系油墨,势必会增强差异性。同时,因国内色系标准并未统一,即使是同一厂商的不同批号油墨,在色彩方面也会有细微的差异。所以,也就增加了印刷品色彩控制的难度,这就需要相关行业协会与组织与关键油墨厂商展开协商,统一对油墨色彩的标准化要求。③要实施油墨预置。在印刷操作过程中,调整油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直接影响印刷色彩的重要因素。通过数字化预制油墨,可进一步稳定印刷色彩质量。主要就是采取数字化运算手段,得到相对精准的墨钉开度数值,从而避免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墨色,增强墨层均匀性。④要有效规范印刷工艺,在印刷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水大墨大”现象,这就会导致成色偏色,不利于提高印刷品色彩质量。部分机台操作人员认为在开机时水大一些,可促使版面迅速干净,不容易弄脏版面,从而也就也就出现了水大墨大现象。然而,若想切实提高印刷品色彩品质,就要保障“水墨平衡”。这个过程中,要想降低墨量,首要任务就是降低水量。如果水量偏大,会导致纸张大量吸水而变形,影响套印精度,并直接威胁油墨色彩鲜艳性

[3]

结束语:综上所述,油墨吸收性会直接影响印刷品色彩,而印刷品色彩控制是极其复杂的工艺过程,不仅需要具有优良的印刷工艺,还需要引进油墨预置以及数字打样等多种新技术,才能切实增强印刷环节色彩控制能力。因此,在日后进行印刷工作时,相关操作人员应在实践中汲取经验,致力提高印刷色彩控制水准。

参考文献:

[1]韩晓萌,陈磊.油墨吸收性对印刷品色彩影响的分析探讨[J].今日印刷,2020(02):61-64.

[2]黄汝杰.浅谈UV油墨印刷脱墨故障的检测和解决方法[J].广东印刷,2019(06):38-39.

[3]袁健,王涛.合理控制铜版纸油墨吸收性的技术方法[J].中华纸业,2019,40(1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