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3

分析 H5N6 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病学特点 及防控措施

李世艳

开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四川省达州市 636250

[摘要]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范围内表现出持续性流行的势态,该亚型禽流感有着交叉感染带毒、疫情点多面广等特点,要及时规范化有效处置疫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以防控,强化我国家禽业生物安全能力建设。为了全面探讨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措施,本文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关键词]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防控措施

甲型流感病毒主要依照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N)以及血细胞凝集素(H)实现命名,这种禽流感病毒 N共计9亚型、H共计16亚型。H5N6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具有高致病性、死亡率较高、可感染人等特点。倘若家禽发生H5N6禽流感,且未能得以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整个鸡群死亡[1]。这种情况对于家禽养殖业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地打击。因此,分析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点,并制定出有效地防控举措是有必要的。

1.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体

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和H7N9、H5N1均为甲型流感病毒,其对于家禽有着相当高的致病性。自2008年H5N6亚型禽流感发现之后,现如今已经逐步取代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成为了我国活禽市场内主要流行的病毒种类。

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即甲型流感病毒)为当前主流禽流感病毒种类,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RNA,其依照表面的神经氨酸酶(NA)、血细胞凝集素(HA)抗原种类差异性,产生诸多血清亚型。目前已鉴定出NA亚型11类、HA亚型18类。甲型流感为人畜共患,且病毒宿主种类非常多。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为H5、H9和H7等亚型。此外,H5亚型基因可与不同的NA亚型基因(N1、N2、N5、N6、N8)重组,形成新的病毒,并在世界范围内爆发。H5N6便是其中一种重组新病毒。

  1. H5N6禽流感疾病的流行病学表现

2.1传染源

H5N6禽流感病毒可在动物的粪便、动物饮水等环境中长期存活,传染源为带毒禽和病禽。
2.2传播途径

这种病毒经过呼吸道、接触实现传播。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鸡胚、禽类使用的垫草、污染的饲料、气溶胶等,均可含有H5N6禽流感病毒。

2.3易感动物

H5N6禽流感病毒多种动物易感,常见的包含家禽(鸡、鸭、鹅、鹌鹑)、野禽(鹧鸪、孔雀)等。
2.4潜伏期

H5N6禽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包含禽舍环境、禽类应激、饲养管理、禽类品种、禽类机体抵抗力、禽流感病毒毒力等。潜伏期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数日。

2.5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关统计表明,H5N6禽流感病毒的病死率、发病率与禽类群体免疫、宿主存在极大关联性。其病死率最高可达100%。

2.6季节性

H5N6禽流感疾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每年的冬季、春季是高发季节。

3.H5N6禽流感的防控措施

当前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无有效治疗办法,只能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以防控。防控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制度化消毒灭源、程序化疫苗接种、规范化应急处置等。

3.1科学化饲养管理

科学饲养家禽,可以降低禽类发生禽流感的概率。饲养主要为禽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隔离环境,有效增强禽类机体抗病毒能力。

3.1.1改善养殖环境

在饲养家禽过程中,积极改善原有不良养殖环境是格外重要的。饲养主应采用有效办法避免细菌滋生,及时去除禽类粪便和分泌物。饲养方式可采用离地网上饲养、笼养等。

3.1.2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

做好隔离工作,减少非必要人员进出养殖场的频次。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制度,已出场的家禽不得返场饲养,严禁外来飞鸟进入到养殖场。此外,工作人员也应当动态性消毒鸡舍以及相关用具。

3.1.3规范引种和隔离

饲养主不要在H5N6禽流感疫区内引进以及调进新品种。从非疫区引进或调进禽类禽蛋时应经当地动物检疫所过检,获取相关合格证件。当新的种禽或者苗禽进入到养殖场之后,必须马上消毒。另外也要实施隔离喂养,时间至少30d。当确认其无异常情况之后,才能混合饲养。

3.1.4加强疫病监测

饲养主应当自觉接受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禽群的疫病检测。同时动物防疫部门也要开展动态性抽查工作,在检出阳性病禽以后,马上隔离。同时结合具体的疾病类别,对病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马上扑杀、及时淘汰等。全面创立以及恢复禽群健康性[4]

3.2制度化消毒灭源

3.2.1常用消毒药种类及适用范围

消毒剂种类

代表名称

使用浓度

适用范围

过氧化物 氧化物

过氧乙酸

0.2%

适用于水线消毒、栏舍熏蒸消毒

二氧化氯

1:200-1:400

高锰酸钾

7g/m3

臭氧

10ppm-20ppm

适用于环境、物体、水源等消毒

醛类

甲醛(福尔马林)

4%-10%

适用于水泥地面、车轮浸泡、医疗器械消毒

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0.2%-0.3%

适用于环境、禽体、地面、水线等消毒

二氯异氰尿酸钠

1:500

碱类

氢氧化钠

2%

对病毒、细菌均有效,适用于圈舍、地面、车轮消毒

石灰乳

20%

季铵盐类

新洁尔灭

0.05%-0.1%

适用于人员手、皮肤消毒,圈舍、环境的喷雾喷洒消毒

百毒杀、1210、1214

1:1000-1:2000

酚类

来苏尔

3%-5%

适用于水泥地面、家具、器皿表面等消毒

菌敌毒、菌毒灭

1:100-1:200

醇类

酒精、异丙醇、复合醇

70%-75%

适用于亲脂性病毒,手、皮肤消毒、局部消毒

碘制剂类

PV碘、威力碘、百菌消

0.01%

适用于皮肤、水环境消毒


3.2.2消毒灭源制度

养殖场应严格制定和落实科学的消毒灭源制度,并配齐相应的消毒用具及设施设备等。坚持每隔7-14d对养殖场、用具以及禽舍开展1次消毒,并对家禽使用的垫料、排泄物、粪便、其余污染物实施发酵再利用。对修建有排污沟的养殖场,必须配备污水处理池和沉淀池。在养殖场的出口、入口位置设立消毒池,所有人员应当彻底消毒之后,才能进饲养区。定期(每月2次)进行水源消毒,防止病原滋生和野生水禽对饲养水源污染。室内空舍要用熏蒸法消毒,做好消毒之后应当封闭门窗,时间>7h,后及时开窗通风,去除不良气味。应用喷洒消毒的方式对禽舍的用具、运动场、粪便、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散养户应当经常性消毒家禽笼舍和周围环境。

3.3程序化免疫接种

结合具体的免疫程序要求,采用我国目前流行的、危害性高的H5亚型(Re-6株+Re-8株)二价疫苗或H5亚型(Re-6株+ Re-7株+Re-8株)三价疫苗进行全群普免,并根据抗体水平适时进行加强免疫。

3.4规范化应急处置

3.4.1临床怀疑疫情的处置

对发生H5N6禽流感的养殖场(户)及时隔离、监控,禁止禽类及相关的产品随意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开展行之有效的消毒举措。
3.4.2 疑似疫情的处置

在确定H5N6禽流感疑似疫情之后,要对疑似病禽进行扑杀,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对扑杀禽、病死禽以及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等进行处理。同时全面消毒内、外环境和污染场所。严禁发病场(户)周围3km的禽类及相关产品随意移动。

3.4.3确诊疫情的处置

在确定H5N6禽流感疫情之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与之对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4.3.1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划出H5N6禽流感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所谓疫点,指的是发病动物所在地点(包括患病禽类所在的养殖场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果发病地点在农村,那么整个村子都要划为疫情点。所谓疫区,指的是以疫点为核心,向周围3km辐射的区域。在开展疫区划定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当地山脉、河流等自然性屏障以及具体环境。所谓受威胁区域,指的是疫区周围延伸5km地带。

3.4.3.2封锁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进行封锁;政府方面在接到报告以后,要在1d内开展疫区封锁,并发布封锁条令,对疫区进行封锁。同时在疫区的入口和出口设立动物检疫消毒站,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针对所有出入疫区的车辆、物品开展消毒。必要时,直接经省级政府批准,设立临时性站点,用于进行禽只的检查。针对跨越行政区出现疫情的情况,有必要通过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请示相同级别人民政府封锁疫区。
3.4.3.3H5N6禽流感疫情内部相关应对举措

马上扑杀疫点中的一切禽类,及时销毁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使用无害化的方式处理禽类垫料、饲料、排泄物等。彻底消毒禽舍、养殖场用具、运送禽类的车辆。

3.4.3.4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马上扑杀疫区中的家禽,并对相应的禽类产品实施无害化处理。严禁将带病禽类和相关产品带出疫区。使用无害化的方式,对被禽类污染的水、垫料、饲料等进行处理。并彻底消毒禽类的场地、禽舍、运送车辆、禽舍物品等。

3.4.3.5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受威胁区之中的易感动物实施强制性免疫,完善免疫档案。对其开展疫情监测,动态性了解疫情进展。

3.4.4及时关闭疫点、周边13km禽类交易市场。
3.4.5开展H5N6禽流感疫情源头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

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21天内售出的所有禽类及其产品,并销毁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传播扩散进行分析和溯源。
3.4.6解除封锁
3.4.6.1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测定无新传染源。并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对养殖场所、物品等进行最终环节消毒。针对受威胁区域,应按规定对禽类开展免疫接种。

3.4.6.2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过上级动物防疫部门验审合格,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令,同时解除所有疫情处置举措。
3.4.6.3

在疫区全面解除封锁措施后,不能中断该区域的疫情监测。半年之后,倘若无新禽流感病例,即可宣布疫情消除,可以重新饲养禽类[5]

[参考文献]

[1]唐兆新.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动态及疫苗研制[J].北方牧业,2020(21):5-6.

[2]付如勇,杨治聪,周仁江等.近年我国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及防控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04):50-52.

[3]翟新验,刘林青,李婷,张淼洁,杜建,张倩,付雯,王羽新.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及其防控[J].中国兽医杂志,2020,56(02):5-8.

[4]陆艳, 刘晓宁, 张东华.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综合防控对策措施[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5(2):46-48.

[5]陈九.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8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等7则[J]. 中国标准化, 200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