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工作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4
/ 2

浅析审计工作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 陈一成 244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对各行各业的全面渗透,大数据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同样,在新的背景下,审计部门如何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推进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审计法律法规,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做到审计业务的精益求精,已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党的十八大要求:在新环境下,要更好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实现审计数据的全覆盖,为促进国家审计事业做出贡献,本文旨在探究新形势下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审计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审计工作 转型升级


  1. 大数据的定义以及发展

大数据,是一种海量的信息资产,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种类多、价值高等特点。大数据是一种将来源分散的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集合,再利用特殊的技术加工。大数据的来源有广泛,可以来自企业信息系统、个人在社交媒体提交的数据、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设备自动采集的数据。大数据源的普遍性不仅体现了其不同于一般数据的特点,也揭示了其数据价值的来源。不同来源的数据可以相互验证和关联,为大数据技术下的深度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比如公安部门可以通过对海量行车数据的挖掘分析,在几秒钟内完成行车轨迹的分析预测,从而发现套牌车等违法数据,在几秒钟内完成行车轨迹的分析预测,从而发现套牌车等违法问题;除此之外,专业的医疗机构通过分析医院数据例子判断疫情趋势。


  1.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审计业务的改变

随着大数据和审计业务的不断融合,审计证据已经从传统的有形数据转变为电子数据,这要求审计人员拥有很强的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将审计证据从纸质报表等信息转化为业务系统数据、图像等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审计信息系统来分析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单位数据、行业数据。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可以反映异常的审计线索和问题。审计证据转换有效地解决了纸质资料存储分散、收集时间长、数据信息碎片化、分析程序繁琐等问题,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节约了审计资源,降低了审计成本。

大数据在审计业务上的运用,使审核范围从“部分”变为为“全部”,有效的扩大了审计业务范围,实现了审计范围的全覆盖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不受审计人员输入、审计时间、样本量、人为判断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特定业务类型和整个审计部门的综合分析和检查,有效防止抽样审计之前存在的弊端。 规避了一般的审计风险。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用于扩展审计全单元、全业务、全组和全样本调查,使审计结果在整体上更具适用性和有效性。


  1.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

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大数据发展对审计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推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改变了原有的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范围,改变了审计方式,增加了审计难度。审计人员更多地受制于传统审计观念,知识老化,对建设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审计信息化发展缺乏成熟的软件技术和硬件环境,审计发展不同步。目前,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使用ERP系统进行综合管控,全球应用最广泛的ERP系统主要有Oracle和SAP,国内应用最广泛的ERP系统是浪潮和用友。ERP系统整合企业的采购、生产、库存、配送、财务计划等资源,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最佳利润。但是,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发展,例如在ERP开发中没有同时考虑审计模块,在有问题的财务软件中难以实现及时嵌入。跟踪和监控程序。

(二)审计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当今信息驱动的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会计政策的调整,审计人员直接面临着知识老化的问题,部分审计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审计的应用。此外,部分企业通过信息化教育和实践,培养了能够胜任信息化审计任务的精英团队,但大部分内审对财务软件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仍不熟悉,缺乏审计信息化能力。影响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审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意识不强。《审计法》赋予审计部门较大的审计权,但在实际审计业务开展中,审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审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与许多被审计机构的法律责任有关,其中,对审计机构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是“审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滥用审计”。跟据《审计法》,泄露审计业务或利用审计工作信息的进行职务犯罪的,将依法受到处罚,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快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大数据在审计业务实践中中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实现审计大数据的全覆盖。此外,审计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收集审计数据的渠道建设,要做到定期将审计数据上报至上一级单位,还需要定期审核审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可能潜在的风险,也要积极协调财税、工商、社保、房管等部门和单位,加强审计数据收集工作常态化。力争实现审计大数据的全覆盖。尽可能避免重复和盲目的审计,提高审计监察效率,同时,审计单位也应该做好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宣传推广工作,介绍大数据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让更多审计人员了解、认识并接受审计信息化的推进。


  1. 转变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转变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需要明确审及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审计人才,传统高等院校应该改变现有的审计培养观念,引导更多优优质学源自主报考审计专业。高等院校也应明确人才审核培养目标,结合审计行业发展和需求,建立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还需要和实习单位展开深入交流,加强学生的实习。学校还应该摒弃传统的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审计行业对人才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需求,建立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诚信、责任等指标的整合,提高审计人才综合素质。另外,高校也应该提高课程的适用性。在调整专业时,必须根据行业目前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调整。


  1. 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立法机关需要进一步明确审计法定职权范围,在执法领域,法律的本质是依靠法律权威、法律程序和法律优先权。即使审计单位章程明确规定了审计监督权,其行使范围和操作程序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另外,现行的审计法对审计法的范围不够明确,审计法及其执行条例,以及国务院对财务违法行为的处罚,都要求审计机关要遵守相关规定。国家财政收支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明确了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处罚限是有限的,审计业务不能全面覆盖到各地方部门和单位。审计权限的缺失,也使得许多中央政府部门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造成漏洞和盲点。因此,有必要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降低审计成本的角和度对审计管辖范围进行界定和分类,可以借鉴司法部门、税务部门的做法,审计部门能够对被审计对象行使审计权。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地区上级单位无法监管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

四、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是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促进大数据和审计业务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审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三毛 浅议大数据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方法创新 [J].金融经济月刊,2016

[2]刘明霞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J].中国市场,2019

作者简历

陈一成 (1998.09—)汉族 安徽安庆人 安徽省铜陵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