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后装训练质量路径探究

/ 2

新时代提升后装训练质量路径探究

张笑萌

武警后勤学院 100097

习主席深刻指出:“强国强军必须强后勤”“建设一切为了打仗后勤”。认真贯彻习主席重要决策指示,要站在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高度,树牢保障打仗根本指向,坚决贯彻后装训练全面纳入军事训练,以战领保,促进后装训练跨越发展,提高保障能力。

一、认清形势,凝聚共识,在学用研训中更新观念。习主席指出:“随着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利益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后勤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在党、国家、军队事业发展中地位重要。要聚焦保障打赢,加快转型重塑,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后勤战线全体官兵必须抬高站位,转变观念,强化使命担当。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纠治好站位不高的问题。“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习主席深刻阐明了后勤保障的军事属性,把后装训练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牢记领袖嘱托,必须始终确保练兵备战的正确方向,彻底破除过时的、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真正把实战化理念、战斗力标准、备战打仗导向,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二是树牢法治观念,解决好统领不够的问题。坚持以练兵备战为中心,牢固树立大纲是“法”的理念,党委加强统揽,落实主体责任,牢固确立新大纲法规地位,刚性落实新大纲规定。机关层面加强专业指导、监察督导、考核考评,基层层面规范训练秩序、落实《大纲》要求;基层单位分管后装警官为本单位后装训练第一责任人,对本级后装训练质量效果负直接责任,形成专司后装训练教、训、管、责一体的训管体系。三是强化主责主业,整治好实战性不强的问题。学习贯彻新大纲,必须坚持战训一致原则,着眼实战从难从严训,将实战化要求贯穿渗透到后勤训练各领域全过程。结合任务实际,通过“讲事实”对比、“摆进去”反思、“拿出来”对照等方式,突出抓好保障战法研究的训练,把复杂条件下保障战法的运用弄通。

二、贴近实际,精准施训,在真练实训中提高素质。“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任务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针对训练中的重难点科目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要步步为营,实现阶梯式进步。一是教学组训重点训。突出结对帮带,采取先进带后进、老带新等方法,加快“四会”教练员培养速度;抓实集中培训,组织后装全科目教练员集训,对各科目组训教学进行规范,对教练员组训任教能力进行专业训练;灵活施训方法,组织集体学习,达到练有抓手、练有标准的效果。二是专业科目分类训。针对后装训练层级明显的特点,采取难点课目集中训、一般课目中队训、简单课目自我训的方式组织。以分队卫生员培训为例,对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火线抢救行动和卫生防护行动,安全风险系数大的护理技术,器材相对多的卫生器材与装备操作使用等课目由支队级单位统一组织授课和组训,其它4个相对普通的课目则由大、中队分管后装警官组织训练,卫生防疫与防护课目采取自主训练。三是一专多能拓展训。当前,多数专职后装专业岗位能满编,但很多兼职后装专业岗位缺编,主要就是缺乏一专多能的后装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展开拓展训练,如炊事员兼司机、卫生员兼司机、汽车修理工兼司机等一专多能人员训练方式不局限于单一的组训模式,拓展训练方式,可统一组织网上集训,也可由派出后装专业教练员实施巡回教学、对口帮带。

三、灵活招法,严格抓训,在训用一体中端正导向。要树牢“后勤变前勤”的保障思想,按照“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指示,贴近实战训、贴近任务练,强化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一是坚持标准不走样。认真学习掌握后装组训规范和“八落实”标准,及后装专业兵训练标准,梳理制定后装全专业考核标准表,以标准为导向引领训练。同时,要坚持标准不动摇,对于一些在中队难以开展课目,机关要适时采取分批轮训、分层复训的方式,集中人员、时间和精力攻坚破难。比如在组织炊事员集中培训时,可细化区分三种模式:一种组织预任炊事员全程封闭培训,高起点高标准抓实培训质量,为炊事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种安排部分在岗炊事员短期强化培训,让志愿在部队长期服役的优秀炊事员,进一步提高炊事技能;最后一种安排部分优秀司务长短期培训,提高基层“后勤主管”对炊事业务的了解掌握,并能与参培炊事员一起考取等级厨师证书,取得军地共同认证的“一技之长”。二是岗位练兵不僵化。注重将“特长兵”墩在岗位练,每年新兵下队,挑选有驾驶、厨师、修理等专业技能士兵选配到相应岗位重点培养;注重及时开展专业兵调配,将“预备队”转正,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将后装专业人才放到对口合适岗位,达到“应配尽配”效果,有效加强后装人才队伍建设和后装工作质量提高。三是用好奖惩不偏向。始终坚持练兵先练官,练基层先练机关导向。以争先创优活动为抓手,对训练热情高、业务成绩好、表现突出的保障人员进行奖励,并在评功评奖、转改士官等方面优先考虑。有奖必有惩。要硬起督训手腕,严格实行训练成绩“一票否决”制度,对组训不利、训练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加强训练监察,如发现训练成绩造假或抓训管训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要启动问责机制,处理“个别人”,警醒“一片人”,有效推动后装训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