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曹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重点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护理的急诊骨外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追加心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骨外伤;应用价值;

前言

伴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方式的改变导致意外事故的增多,急诊科近年来骨外伤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急诊骨外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部损伤疾病,根据患者骨外伤的严重程度,相应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是出现了闭合性骨折,这种情况下骨折移位不是很明显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使用支具或是石膏进行固定,肢体就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功能[1]。但如果是较为严重的开放性外伤,骨折移位较为明显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的清创、解剖和缝合环节较为痛苦,患者常常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2]。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仅仅只能满足患者日常护理的生理需求,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问题无法把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期间进展缓慢。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护理措施的研究,探讨其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骨外伤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本次实验对象均为自愿参与此次实验且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研究组患者包含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20-50岁,平均年龄(33.45±1.22)岁;对照组患者包含男患者30例,女患者30例,年龄分布在20-50岁,平均年龄(31.24±4.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提供担架轮椅等设备帮助患者顺利入院就诊,准备无菌手术环境、简单安抚患者情绪等。研究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追加心理护理,具体包括:①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好术前休息室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环境缓解患者术前压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知识宣讲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降低患者的恐惧感。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要的的器具和药物,制定预备方案应对突发情况使患者能够安心进入手术室。②术中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全程陪伴患者,对患者的心理压抑情绪进行疏导,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通过握手、眼神示意等方式主动回应患者降低患者内心孤独感。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对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和关注度。③术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酌情告知患者病灶具体情况,跟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讲述正面病例为患者树立信心维持良好的心态,对康复周期较长的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缓解长期住院的焦虑。

1.3 疗效标准

本次实验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非常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流程感到非常满意;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流程感到满意或一般;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流程感到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患者数+满意患者数)*100%,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则表明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越大,对患者的整体康复进程越重要。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6168f10939dd3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n=60),其中满意患者20例,非常满意患者35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n=60),其中满意患者25例,非常满意患者5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0%,(x2=42.836,p=0.001)。依据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出行次数的增加和出行方式的增多导致意外交通事故频发,急诊骨外伤患者数量近年来曾上涨趋势[3]。寻常骨外伤患者伤势较轻,骨折移位并不明显,只需要简单的石膏或支架固定不需要进行手术住院治疗。但对于急诊骨外伤患者而言,往往伤势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术后恢复期漫长需要入院长期护理才能康复[4]

在急诊骨外伤患者的日常护理流程中,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仅仅只能作为基础部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稳定,在患者生理层面给予一定支持。然而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漫长的恢复期容易滋生更多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患者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治疗积极性和配合度也大幅度下降

[5]。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护理措施的局限性就更加明显,不仅无法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帮助,甚至会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造成影响。

针对急诊骨外伤患者的特殊情况,为了满足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需求,心理护理措施应运而生。心理护理措施是一种从患者自身状况出发,维系患者内心世界平稳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各种心理压力,还能促进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长期鼓励支持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树立信心促进患者康复。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广泛,值得大规模推广。

  1. 参考文献

[1]陈萌,顾炎.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34.

[2]张堪菊.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12-113.

[3]张爱玲.急诊骨外伤患者心理护理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2):140.

[4]王艳芹.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7,16(11):187.

[5]杨媛媛.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163+174.

作者简介:曹莉(1978-04),女,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