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 2

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高佳妮 吴燕庆 张晓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0083

关键词 产妇;泌乳不足;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泌乳不足是指产妇在产后的哺乳期内乳汁很少或无乳,也可称为产后缺乳、乳难等,多发生于产后3d或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中医学认为泌乳不足的病因病机为津液暴竭和经血不足;现代医学研究现实,泌乳不足主要是在产妇的营养与睡眠、健康与精神状况、吮吸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妇的乳汁分泌迟缓、分泌量不足。泌乳不足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虽然不是重症,却是制约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不仅不利于产妇的恢复、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制约人口素质的提升。研究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在理论上,能够丰富产后缺乳和产后护理的理论内涵,为后续研究提供资料参考;在实践中,有助于预见性的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造成外泌乳不足的相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安全人性的护理对策。

一、产后泌乳不足的病理机制

中医学的认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过度用力、过量出汗、失血过多等原因,产妇机体的元气受到损伤,正气衰弱,体质虚弱和产后调理不慎会引发产妇的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学者对本病的认识,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常见病因有脾胃、气血虚弱。产妇在产后身体疲惫,累计脾胃,捯饬产妇出现不消化导致的发热和腹痛,脾胃无法正常运转,造成了产后泌乳不足;乳汁是由气血所化,产时身体受损导致产妇身体虚弱,血液生化不足或血液濡养功能减退造成产后泌乳不足;现代医学认为泌乳主要包括乳汁分泌和排乳两个阶段,其中乳腺组织的分泌细胞,以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为原料,在细胞中生成乳汁后,分泌到腺泡腔中的过程,叫做乳汁的分泌;腺胞腔中的乳汁,通过乳腺组织的管道系统,逐级汇集起来,最后经乳腺导管和乳头管流向体外,这一过程叫做排乳;乳汁分泌和排乳这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合称泌乳。由此可见,乳汁分泌与妇女的乳腺发育、胎盘功能及全身情况有密切关系,而垂体功能低下、孕期胎盘功能不全、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分泌不足,而影响乳腺发育,可能导致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此外,产后营养不良、精神紧张,可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激素分泌减。

二、产后泌乳不足的相关因素

2.1 生理因素

产妇乳房相关的生理因素,是导致产后泌乳不足的原因之一。部分产妇存在乳头扁平与凹陷的,在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的情况下对母乳喂养的信心不足,尤其在尝试哺乳失败后,存在忧虑与紧张等情绪,放弃母乳喂养。罗琳雪[1]在研究种子会出,一些产妇的哺乳体位和婴儿含接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含接困难,产妇使用肥皂等物品进行局部擦拭后导致乳头皲裂,产妇在婴儿吮吸后又剧烈的疼痛感,产妇的哺乳频率低甚至拒绝哺乳都对泌乳量产生消极影响。聂含竹[2]等对产后缺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证实产后泌乳不足与家庭支持与缺乳史、产妇的精神状态与乳腺疾病有显著相关性,特别是乳房内陷、乳房皲裂等乳房异常会引发泌乳不足。

2.2 心理因素

乳汁的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不良心理状态和过度体力消耗,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乳汁分泌,焦虑、惊恐、劳累等心理刺激都能使乳汁分泌减少,甚至影响乳汁成分。原秀平[3]在研究中指出,产妇在经历了妊娠、分娩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产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处于不稳定状态,产妇躯体在不良心理应激的刺激下,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王丽娟[4]提出,产后乳量与抑郁、焦虑有关(P<0.05),主要是因为产妇在产程中休息不充分,存在急躁心情,制约着乳汁分泌量,再加上产妇受到焦虑、发怒等不良精神因素,对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抑制催乳素的分泌,降低了乳汁分泌量。吴命坤[11]在研究中指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产妇存在担心母乳喂养会改变乳房形状和影响身材美观的思想,在这种负面心理暗示下会减少泌乳量,同时对婴儿的吮吸不频繁,射乳反射在缺乏刺激的状况下也会降低泌乳量少,进而引发乳汁不分泌或分泌减少。

三、针对产妇泌乳不足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生理干预

加强对产妇乳房相关的生理干预,是提升乳汁分泌量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对乳头凹陷、乳头皲裂等相关疾病的护理,在改善产妇生理情况的基础上,达到促进产后泌乳的效果。袁华香[5]指出,应加强对初产妇产后乳房护理,借助有效的乳房按摩,做到早接触和吮吸,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产妇的心理疏导、饮食调整及哺乳指导,干预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48h泌乳量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组产妇乳房肿胀、乳腺炎及退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方笙[6]主要比较了常规护理及超早期乳房护理对产妇泌乳的影响,结果提示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PRI.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用按摩对促进妇女产后泌乳的临床疗效,发现按摩在改善泌乳量、乳房充盈程度、泌乳素,降低新生儿人工喂养次数,增加新生儿人工喂养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大小便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由此可见,在产后护理中应当加强对产妇的生理干预,借助乳房按摩等护理措施,达到促进乳汁分泌、提升母乳喂养效果的目的。

3.2 心理干预

临床护理中应当加强与产妇的交流,在交谈中倾听产妇的感受,掌握产妇的心理需求,进而获得产妇的信任;同时为换肤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借助周详的产后指导帮助产妇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技巧;护理人员还应当纠正产妇中存在的母乳喂养会影响体型美观的产妇的错误认识,指导产妇做产后康复操与乳房保健操,满足产妇期待产后恢复健美身材的心理需求。张杉[7]在随机对照实验中指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关于组患者的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状态更好,有助于促进母婴健康。黄伟琼[8]也指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泌乳开始时间明显比常规护理早,泌乳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不良心理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后,可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加快泌乳速度、提升泌乳量以及改善喂养状态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母婴的身心健康发展。

3.3 行为干预

护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产妇哺乳行为的干预,比如宣传母乳喂养知识,传授正确的哺乳姿势与次数,降低配方奶的使用量,达到促进产妇泌乳的效果。其一,应当加强对哺乳知识的健康教育,应当给予产妇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向产妇传授正确的喂养技巧,同时借助综合护理增加产妇的产后泌乳量。荣雪萍[9]在研究中也指出,在产妇中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主要是借助专家讲座、产前技能培训、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产妇的泌乳量与母乳喂养比例,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二,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与方法,护理人员应当帮助产妇与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一方面宣教母乳喂养的有点与喂养姿势,另一方面指导产妇早接触、早吮吸和按需哺乳。同时,护理人员在产妇进入母婴同室病房后,应当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产妇的错误认知和行为,避免因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含接困难与乳头皲裂,降低产后泌乳不足的发生率。其三,应当完善吸奶的方法,降低配方奶的使用量。产后护理中可以给予产妇通乳汤,达到缩短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功效,同时避免过多食用配方奶,最终达到预防产妇泌乳不足的效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乳汁分泌是一个母体提供乳汁与婴儿吮吸乳头并促使乳汁持续供给的过程,是一个神经内分泌的正反馈作用,产妇经历了妊娠期与分娩期后,胜利与心理状态均处于相对虚弱与疲劳状态,受到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知识匮乏及乳房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产后泌乳不足。因此,产后护理中不仅要关注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及乳房护理,进而缩短产妇开始泌乳的时间,提升产妇泌乳量,达到提升母乳喂养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琳雪,韦桂源,方文珠 .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 (34) :3599-3600.

[2]聂含竹,李晓丽,李辉.泌通乳贴配合按摩对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1):121-123.

[3] 原秀平.产妇泌乳不足的心理因素及干预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66-1567.

[4] 王丽娟,李鸿洁,高伟.心理因素对产后泌乳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06):66-68.

[5] 袁华香.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6,(35):116-117.

[6] 方笙.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 (9) :497-499

[7] 张杉.产后心理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4629+4632.

[8] 黄伟琼,罗婷婷.心理护理与产妇乳汁分泌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4):2166-2167.

[9] 荣雪萍,刘薇.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产妇泌乳和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0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