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分析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分析观察

黄静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警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能够充分的辅助患者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肺炎;预警护理;干预结果


小儿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诱发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等。近几年来,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的攀升,虽然临床治疗模式已经成熟,但是患者的治疗预后性仍然不甚良好,根本原因在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其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并且患儿对疾病有一种天然的恐惧,因此会进一步的影响到患儿的治疗效率。临床护理模式的选择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十分的重要,护理干预可充分调动患儿治疗的积极性,帮助患者加强治疗效率。因此本研究将试分析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男∶女=22∶18,年龄为4~13岁,平均年龄为(8.6±1.5)岁。观察组男∶女=23∶17,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8.7±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知识宣教,给予患儿必要的健康知识,定期对患儿的护理环境以及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落实。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警护理干预:①患者住院后对其基本疾病情况以及症状发作情况进行记录,明确好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②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行为指导,指导患儿家属在患儿出现症状不适时,正确为其拍背和排痰,定期对患儿的体位进行调整,并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③对患儿的病房环境进行护理,定期对患儿的被褥进行清洗,患儿病房每日要定时开窗通分。④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定期的记录,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要优先选择物理方法降温,不到必要时尽量不直接使用退烧药物。⑤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儿对疾病治疗的排斥程度,对症下药,帮助患者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并给与患儿一定的治疗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此来观察护理干预的辅助效果。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6168f14160351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6168f14160351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选择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2(55.00%)

15(37.50%)

3(7.50%)

37(92.50%)

对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6168f14160351_html_709a2c930081ed66.gif

-




6.115

P

-




0.01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n

乏力

恶心

头痛

皮疹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2(5.00%)

0(0.00%)

4(10.00%)

对照组

40

3(7.50%)

2(5.00%)

5(12.50%)

2(5.00%)

12(30.00%)

t

-





12.500

P

-





0.000


3讨论

肺炎的支原体在进入到人体之后会在机体的细胞内寄生,幼儿是疾病高发群体。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抵抗力低,所以及其容易引发肺炎感染。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在临床上会出现诸如发烧、咳嗽等症状,临床通常会利用抗生素对患儿进行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会引发患儿肠道菌的失调,阶段性使用可能会降低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患儿临床治疗的预后性,护理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预警护理是临床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有其天然的应用优势,通过为不同症状和疾病程度的患儿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来加强护理效果,提升护理的针对性。预警护理充分的考虑到了患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可以根据患儿不同的需求来满足患儿临床治疗的需要。在本研究中,使用预警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护理的辅助作用显著,并且观察组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要少于对照组患儿,这说明该护理模式较为全面,能够很好的帮助患儿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未来临床医疗水平会不断地提高,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更加符合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干预的效果是积极的,能够充分的辅助患者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静,宋伟,李霞,等. 预警护理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2):293-294.

[2]王玲. 预警护理在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2020,6(20):139-140.

[3]向秋志玛. 预警护理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J]. 东方药膳,2020(21):163.

[4]刘瑾. 预警护理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辅助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J]. 健康必读,2020(4):214.


作者:黄静,女(1988-),本科,河南省商丘市人,主管护师 方向:临床护理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