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小逸

柳州市柳北区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45001


【摘要】目的:选取外感发热患儿,对其实施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方法,探究临床效果。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66,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根据不同护理方法作为分组,共分组2组,一组以常规护理干预方法为方案,命名为对照组(33例),一组以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方法为方案,命名为观察组(33例)。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不同组别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不同组别的患儿继发不良反应(惊厥、神经损害)发生率、退热时间对比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推拿;护理干预;外感发热;应用效果

小儿人群外感发热产生的原因较多,随着环境日益恶化,外感发热患儿数量日益增多。临床实践表明,外感发热患儿的常见临床症状有:(1)呕吐;(2)头痛等。中医学研究表明,发热主要是因为体内阴虚内热不散所致[1]。对外感发热患儿进行推拿的效果得到临床认可,但是由于小儿人群年龄小,如果未进行合理护理,将降低治疗效果。本文将对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疾病:外感发热;患者例数:66例;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2019年6月;病例选取的截止时间:2020年6月。每组患者的例数:33例;组别的命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资料:女患儿:11例,其余22例为男患儿;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11岁,经计算可知(6.5±4.5)岁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观察组患儿资料:女患儿例数为12例,其余21例为男患儿;1岁为该组患者的最小年龄,13岁为该组患者的最大年龄,经计算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0±6.0)岁。两组外感发热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1)护士需及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告知家长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进行有关检查的重要性,根据家长的认知水平开展健康教育,以期赢得家长的信任,继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2)按照医嘱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处理,必要时进行药物降温;对体液严重丢失患儿加强体液摄取,如饮用淡盐水,防止休克发生;(3)对出现惊厥患儿,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实验组应用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方法:(1)推拿方法。①揉总筋:推拿者将患儿手掌朝上,将生姜按揉患儿掌后腕横纹中点,约30次;②推坎宫:推拿者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心处推拿至眉梢处,30次左右,与此同时按压太阳穴,约30次;③开天门:推拿者将双手拇指指腹置于患儿眉心处,其他手指置于患儿脸颊,双手拇指从眉心推拿至额发际,30次左右;④推涌泉:从患儿足底推拿至足趾间,且捏脊3遍~5遍和推拿脊柱约60次。⑤推三关:推拿患儿足三里穴约300次,从腕部推拿至肘部约90次;⑥推五经:推拿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心经(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约100次。以上推拿操作1d2次,每次0.5h~1h,连续推拿3d。(2)护理干预方法。①心理诱导。由于推拿手法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疼痛感,加之经络受刺激会产生麻木感和酸胀感等,所以患儿难免会出现恐惧感和抵触感,此时护士需加强心理诱导,通过讲故事、听音乐、吃糖果或看动画片等形式转移注意力,使得患儿积极配合推拿治疗;②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且舒适的治疗环境,在病房内贴海报或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具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外感发热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继发不良反应(惊厥、神经损害)和退热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理满意度、继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退热时间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继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97%>对照组72.73%,且P<0.05;继发不良反应(惊厥、神经损害)发生率观察组3.03%<对照组24.24%,且P<0.05,见表1。

表1:继发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比较(n/%)

组别

惊厥

神经损害

继发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n=33)

1

0

1(3.03)

32(96.97)

对照组(n=33)

3

5

8(24.24)

24(72.73)

χ2

-

-

6.3041

7.5429

P值

-

-

0.0120

0.0060


2.1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2.02±0.05)d<对照组(3.12±0.58)d,且P<0.05,见表2。

表2:退热时间比较(d)


组别

退热时间

观察组(n=33)

2.02±0.05

对照组(n=33)

3.12±0.58

t值

10.8546

P值

0.0000


3.讨论

小儿发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轻者引发休克,重者引发死亡,因此需找准对症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西医学主要依赖于激素或退热药物来治疗外感发热患儿,虽然能够取得显著疗效,但是极易复发[3]。推拿方法则通过刺激患儿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继而达到扶正祛邪、协调机体热代谢平衡效果,最终有效实现退热。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将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方法作为观察组患儿的干预方案后,继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率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高,退热时间对比结果: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证明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古丽玲,梁邦翼,张贵阳,等. 耳穴压贴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干预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98-100.

[2] 赵孟. 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128-129.

[3] 华成庆. 小儿推拿联合护理干预在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