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置换后的膝关节

/ 2

如何保护置换后的膝关节

祝茂

叙永县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400

  1. 患肢护理

目前较常见骨科术式为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需重视患肢护理、利于加速康复进程,具体体现在术后6h协助去枕平卧,利用软枕将膝关节适度抬高、避免过度弯曲膝关节,保证膝关节呈正常功能位,屈曲膝关节约为30度,将1个抬高垫放置于小腿至足跟下,持续抬高4d、高度约为20cm,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的目的,避免发生患肢肿胀、深静脉血栓等,术后6h后则协助取侧卧位、或者坐位,预防发生压疮。

  1. 病情观察

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后,注意及时提供心电监护,实时监测面色、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汇报给临床意识处理,间隔30min注意监测1次生命体征,待体征平稳、则更改为间隔2h监测1次,且术后注意对患肢血运、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神经反射及运动等情况观察,若患肢肢端皮肤呈青紫、苍白等颜色,可能与所选弹力绷带不适有关,及时汇报给临床医师处理,保护好膝关节。

  1. 引流管管理

术后注意保证术区负压引流管畅通,定期对负压引流管检查,明确其是否有扭曲、折叠等情况,确保负压引流管呈负压状态,定期对引流液量、色及性质观察,必要时间隔1h挤压1次引流管,术后将引流管夹闭2h、放开引流10min,反复操作、达到间断引流,目的是将伤口处引流量减少的同时,降低伤口感染风险,避免增加输血所需,也预防影响切口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实际护理时需注意,使用引流管需<72h,待引流液<50ml时拔管。

  1. 疼痛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保护膝关节的重要护理工作为疼痛护理,多数群体术后有明显疼痛感,未及时提供对症护理对策、易对患者心理情绪带来不利影响,也对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带来影响,目前涉及缓解疼痛的方式有以下3种:①舒适护理:术后可借助播放音乐、观看视频及报刊等形式,协助转移疾病注意力,用鼓励性语言耐性指导、肯定患者的每个动作,重建信心、自觉开展膝关节练习,提高患者疼痛耐受性,继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②镇痛药或镇痛泵:综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后,严格遵医嘱提供适量镇痛药缓解,必要时配合镇痛泵止痛,保证术后膝关节恢复进展顺利。

  1. 膳食调理

日常生活中,嘱咐患者平时多吃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高蛋白食物,如牛奶、瘦肉、鱼类等,也多吃富含钙、锌的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钠等食物为主,达到伤口尽早愈合的目的,平时注意每日饮水量>1500ml,多吃新鲜蔬果,保证大便畅通,避免发生便秘情况,多喝水还利于预防发生尿路感染,对促进疾病恢复有积极作用。

  1. 伤口护理

术后注意定期观察伤口情况,明确是否有渗血、红肿及热痛等现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伤口处敷料,保证局部伤口清洁卫生,若伤口有明显的渗液渗血现象,及时更换、避免发生感染。

  1. 并发症预防

①深静脉血栓:术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尽早协助开展踝泵练习,待麻醉清醒后,在床上开展此活动,具体操作为: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尽量对踝关节、趾间关节主动伸屈,再次对大腿、小腿肌肉努力收缩6s、完成后完全放松,分组展开练习,每组练习5-10次、每日锻炼3组,监督患者将每个动作做到位,从慢到快开始练习,等长收缩股四头肌、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现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且开展踝泵练习期间,注意强力镇痛,尽量在无痛下指导患者练习,为动作的幅度及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待回到病房后,协助患者开展小腿、足底静脉泵训练;②压疮: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证床铺清洁干燥、无碎屑,便器使用时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擦伤皮肤,间隔2h协助翻身、按摩肢体受压部位,提高患者舒适度;③假体松动:叮嘱患者术后2个月内,严禁坐矮椅,肥胖者建议减肥,严禁有背重物、跑跳等行为,避免膝关节假体沉重的压力过重、引起假体松动。

  1. 康复训练

①术后1-3d:先练习患肢抬高,尽量对踝关节、趾间关节主动伸屈,协助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每日锻炼5min,若术前患者已有屈曲挛缩畸形,可在术后第2d坐起、对压腿练习切实开展,指导患者伸直腿放在床上,足跟采用软垫稍垫高,双手放于膝盖上方、轻微下压,尽量伸直腿部,维持5min/次,每晚临睡前,可将沙袋压在患侧膝关节,从轻到重持续压腿,继而达到锻炼膝关节的作用;②术后7-14d:结合实际、协助患者借助扶拐下地行走,逐渐弃拐行走,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术后1周内屈曲膝关节>90度;③术后2-6周:以上述功能锻炼为基点,循序渐进将练习时间、频率增加,对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逐渐增强,提高康复效果;④出院后训练:待患者股四头肌抬腿有力,若膝关节无肿胀、无积液情况,可正常行走,注意对膝关节做好保暖措施,夜间将患肢抬高、促进疾病快速恢复,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强膝关节护理,利于缓解疼痛、及时矫正膝关节畸形,使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尽早展开康复锻炼,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尽早回到社会、日常生活,具有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