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105例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重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脑性瘫痪患儿 105例头颅 CT检查结果分析重点分析

周德兴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11

摘要:目的:对脑性瘫痪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性瘫痪患儿,行CT检查和TCD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TCD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略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T检查,发现34例脑发育迟缓,占比40.48%,23例脑萎缩,占比27.38%,9例脑软化,占比10.71%,12例脑室扩大,占比14.29%,6例蛛网膜下腔变宽,占比7.14%。结论:CT检查可作为脑性瘫痪重要的检查方式,可以和其他诊断方式联合使用。

关键词:脑性瘫痪;CT检查;TCD检查;检查结果


脑性瘫痪是婴儿脑部产生非进行性损伤,从而导致婴儿出现行为和智力上的异常,对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有极大影响,临床应当进行科学诊断,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较大参考价值。CT检查就是一种针对脑性瘫痪,常见的检查方式,本文将以本院105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样本,对脑性瘫痪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脑性瘫痪患儿,其中包含男性患儿66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1-6岁,平均(3.14±0.78)岁。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16排CT机,患儿取仰卧姿势,对头颅进行平扫,以120kV为标准设定扫描电压,以130mA设定扫描电流,以10mm设定层厚和层距,每圈0.5s。如果患儿情绪不稳定,可以在检查之前,选择剂量为0.5mL,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为患儿灌肠,使患儿逐渐镇定。TCD检查:采用血流分析仪,多普勒探头为2mHz脉冲,患儿在安静状态下仰卧,由检测人员对患儿两侧大脑进行探测,包含前、中、后动脉和基底动脉处的平均血流速度,血管搏动和血管阻力指数。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其中诊断准确率=(真阴数量+真阳数量)/本组总数量;特异度=真阴数量/病理诊断阴性总数量×100%;敏感度=真阳数量/病理诊断阳性总数量×100%。并记录患儿CT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168f7d77c9c8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

TCD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略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比

检查方式

例数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TCD检查

105

93.55(87/93)

41.67(5/12)

87.62(92/105)

CT检查

105

91.30(84/92)

38.46(5/13)

84.76(89/105)

χ2


0.333

0.027

0.360

P


0.564

0.870

0.549

2.2 患儿CT检查结果

经过CT检查,发现34例脑发育迟缓,占比40.48%,23例脑萎缩,占比27.38%,9例脑软化,占比10.71%,12例脑室扩大,占比14.29%,6例蛛网膜下腔变宽,占比7.14%。

表2 患儿CT检查结果[n(%)]

分组

例数

脑发育迟缓

脑萎缩

脑软化

脑室扩大

蛛网膜下腔变宽

CT检查

84

34(40.48)

23(27.38)

9(10.71)

12(14.29)

6(7.14)

3 讨论

脑性瘫痪在临床上也有婴儿脑性瘫痪(infantile cerebral palsy)的别称,属于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为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我国临床对该病的定义为,婴儿在出生之前,到出生30天的发育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害综合征,患儿会有姿势异常的临床表现,且发生中枢性运动障碍。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若病情严重,往往在出生几天之内,就会有肌肉强硬的症状,同时婴儿吸吮相对困难,脑性痉挛性双侧瘫、四肢瘫、轻偏瘫、截瘫、先天性椎体外系综合征、先天性共济失调都属于常见的临床表现。针对新生儿的脑性瘫痪检查,可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确定新生儿是否发病,具体包含新生儿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以及母婴胆红素定性试验,血型检查。如果是产妇年龄较大,应当进行染色体、羊水基因和免疫学的检查。

本文中提到的CT检查和TCD检查,属于辅助检查。其中,CT扫描不仅分辨率相对理想,而且扫描速度较快,不是侵入性检查,即可清洗显示附近组织和病变位置的有关情况。脑性瘫痪患儿会有双侧侧脑室的临床表现,三脑室显现为不规则性形态,也可能出现脑沟,脑裂宽度会有显著增加。患儿相较于正常儿童,脑白质范围会更小,而且在枕角附近,脑白质会出现低密度影,表现为条带形状。另外,脑性瘫痪患儿会因为脑部严重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产生空洞,通过CT检查,可以发现低密度液化灶。但是CT检查同样有一些弊端,面积较小的钙化斑,以及轻微脑白质变性,CT无法准确检查。

本研究以TCD检查为对照,结果显示,TCD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略高于CT检查,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CT检查,发现34例脑发育迟缓,占比40.48%,23例脑萎缩,占比27.38%,9例脑软化,占比10.71%,12例脑室扩大,占比14.29%,6例蛛网膜下腔变宽,占比7.14%。证明CT检查可作为脑性瘫痪重要的检查方式,可以和其他诊断方式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于霞,刘永建,牛巍巍.CT和磁共振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1):92-93.

[2]徐子惠,黄方权,姜凡丽.对比观察CT和MR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19(14):274-275.

[3]张洪涛.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4):192-194.

[4]江文婷,杨舒萍,沈浩霖.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9):1392-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