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

效分析

李雪 陈烨 康国瑞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北京市 102200

【摘要】目的:分析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0例研究,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肾功能状态基本相似,无对比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高,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仅半数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且无效患者仅2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6.4%,对照组患者则仅80%(P<0.05)。结论: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中,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意义巨大。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肾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参芪地黄汤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参芪地黄汤;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肾小球疾病所导致的[1]。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我院采用中药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且取得较好成效,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患者提供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9年-2021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10例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32,年龄22~7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9:26,年龄26~73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肾炎康复片(国药准字Z10940034,产地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口服5片/次,每日3次。观察组则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芪30g,山药12g,芡实30g,薏苡仁30g,茯苓12g,金樱子肉12g,牡丹皮12g,太子参12g,生地12g,山萸肉12g。湿热加瞿麦20g,金钱草30g;热毒加金银花30g;水湿加泽泻10g,车前子2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150ml。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疗效。

疗效标准:完全缓解即表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且维持3个月以上。部分缓解表示,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肾功能各指标趋势正常。临床症状、体征、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效则说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肾功能均无变化,或存有恶化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分析,用的方法有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肾功能状态基本相似,无对比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高,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X±S)

组别

例数

肾小球滤过率(mL/min)

血肌酐(μmol/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5

79.25±8.62

85.25±9.54

106.75±11.25

97.12±21.31

1.25±0.28

0.73±0.93

观察组

55

79.12±8.24

93.23±10.23

106.12±11.13

81.10±21.01

1.29±0.23

0.53±0.07

t值


1.287

7.833

0.231

4.236

0.215

4.2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仅半数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且无效患者仅2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6.4%,对照组患者则仅80%(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55

12(21.8)

14(25.5)

18(32.7)

11(20.0)

44(80.0)

观察组

55

26(47.3)

20(36.4)

7(12.7)

2(3.6)

53(96.4)

X²值






7.509

P值






<0.05


3.讨论

本研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肾功能状态基本相似,无对比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更高,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仅半数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且无效患者仅2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6.4%,对照组患者则仅80%(P<0.05)。由此可见参芪地黄汤的应用价值更高。中医学中,将慢性肾炎划分为“水肿”、“血尿”等范畴[3]。中医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以淤血阻滞为标。可根据临床证候分为脾肾气虚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其中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常见。主要使由于脾主升,肾主藏,脾虚则导致运行不足,肾虚则能温煦脾土,从而导致水湿聚集形成水肿。加之久病不愈,病情反复,导致血液运行受阻而成淤血。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健脾益肾,活血利水为主。参芪地黄汤中黄芪可利水消肿,茯苓可健脾渗湿,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血,而甘草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机体微循坏,促进肾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中,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意义巨大。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肾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参芪地黄汤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贺蕾蕾.参芪地黄汤加减辅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7):1178-1179.

[2]海江,刘芳.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7):131-134.

[3]庄葛.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