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加强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

刘静 纪立军 孙静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102200

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透析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热源反应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毒检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后,透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保证了透析治疗效果,避免一些潜在风险因素的出现。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引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治疗方案,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是M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而营养治疗是慢性肾脏病(CK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治疗的目的就是维持患者的最佳营养状况,预防或纠正慢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的体征、症状和并发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试验组男61例,女49例;年龄27~65岁,平均(48.1±3.3)岁。对照组男62例,女48例;年龄26~65岁,平均(48.5±3.2)岁。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透析治疗,且血液透析指征明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临床风险管理体系。分析MHD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并建立和完善通知系统,血液净化和消毒管理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临床护士的专业水平,并对不合格的临床护士加强培训,直至培训合格。临床感染与无菌操作不当、人员出入频繁、透析室环境不理想有关。因此,在透析前应加强无菌操作观念,且透析产品必须是一次性。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严格按照配输操作规范进行。在输血前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和血型,避免输血失误。加强临床护士操作技能的培训,避免静脉瘘,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由于过多穿刺而发生血肿和内瘘阻塞。对于脉插管严格按照手术步骤进行,避免发生感染和临床穿刺针脱落。血液渗漏的主要原因为连接不当或临床患者配合不当,因此护士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嘱患者避免因不适当的活动而导致管道松动。心脏停搏主要发生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且老年患者的心脏停搏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心脏停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请求医疗支援,将风险降到最低,随后注意检查穿刺针是否移动,静脉导管及内瘘穿刺部位是否出血或有血凝块。注意补充注射肝素,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患者,护士必须严格区分长期透析区和一次性透析产品。在饮食管理方面,需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计算每日磷摄入量,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嘱患者每周反馈饮食记录,并通过食物营养计算软件来估计每日磷摄入量,通常磷的日摄入量应控制在800~1000mg,建议每个月复查1次,根据患者的血钙、血磷水平,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穿刺部位红肿、穿刺失败、空气栓塞、凝血、抗凝剂设定错误等。分析两组患者热源反应、感染及消毒检测达标情况。采用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168f9f184c7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试验组在透析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6168f9f184c75_html_7b0e2efeaec52c50.png

2.2两组患者热源反应、感染、消毒检测达标情况比较:试验组热源反应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毒检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6168f9f184c75_html_175442bf26c13357.png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6168f9f184c75_html_ec5ac85fc0ac107c.png

3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长时间应用会引发炎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此外,透析后患者的血浆浓度也会下降,导致身体缺少左卡尼汀,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由于MHD患者原发疾病具有多样性,疾病诱因、合并症也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通过单一措施对感染进行预防往往效果欠佳,因此在制定预防策略时,应充分的将患者临床中的各项因素融合,制定出适宜医院的医院感染预防针对性措施,通过加强风险护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已有较多的应用。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两组透析患者之间,透析室务必清场,开窗通风,时间达到半小时。患者所使用的被褥床单等用品,务必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保持透析室空气清洁。每天使用多功能灭菌机,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彻底消毒,2小时/次,2次/天。使用酸化水消毒擦拭地面,每天早晚各1次。严格控制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人员,无菌操作时减少人员走动。定期对透析室工作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和细菌检测,手部细菌检测数少于20cfu/m3;对透析室空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细菌检测,透析室空气细菌检测数少于200cfu/m3。MHD患者普遍会出现肌萎缩、运动强度和耐力减退,体能严重下降,引起跌倒风险增加。现有大量研究显示运动量减少与MHD患者不良生存率显著相关。由此可见,观察组风险控制方案不仅可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降低风险,还能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设置定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强调人员的培训学习,不仅可增强对MHD治疗知识的认可,还可有效避免风险出现,以此加大患者治疗的进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真实沟通,缓解护患之间的不良关系,以此保证护理在工作时可以提高效率,完成高质量的工作。目前,风险控制方案主要的目的是将引导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为思想中心,不仅可有效缓解之前护理工作当中的不足,也能进一步的增强护理质量,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负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已成为临床与广大血液净化者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结果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加强风险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MHD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防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文燕.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的对策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8):78+85.

[2]李婧婧,卫皓洁,赵美娟.风险护理对血液透析室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17.

[3]唐丽娜,张艳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2):293.

[4]王云,罗燕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4):82-83+86.

[5]潘妍君,陈柳清,陈章幸,谢小炼.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