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 1

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马丽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四川 西昌 615000

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因多种因素或疾病所致的病症,主要指的是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相对比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的正常标准更低。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使得国内贫血疾病发生率日趋上涨,人体如若长时间处于贫血状况,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生活质量。想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依旧对贫血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式。

6168fb52f314b_html_4b3fd99402c9477d.png

一、贫血的种类及治疗方法

临床根据红细胞形态或是诱发贫血的相关因素及病理生理综合对贫血进行分类,总共分为五类,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指的是机体内铁贮存不足或是缺乏所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存在于机体中,其体积是呈大小不对等的状态,铁存在的作用是为人体造血过程中必须的微量元素,大多数缺血性贫血病人均存在铁代谢异常状况,机体因此缺乏铁元素合成,机体内铁贮存会不断降低或是铁元素严重缺乏,人体因长时间处于缺铁的状态,极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由于每个患者诱因不尽相同,所以铁代谢水平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是根据引起缺铁的病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联合法国 BNSWHO(胞源)治疗,法国 BNSWHO(胞源)中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元素,可予以患者充分的铁元素补充,从而起到根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6168fb52f314b_html_2f3f735d697402ab.png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相关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症特征主要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造血干细胞损伤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严重感染、出血、贫血。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可见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和全血细胞减少,脂肪滴会出现增多的现象。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予以成分输血、控制感染以及止血等。另外,还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雄激素、骨髓移植和造血细胞因子抑制等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口服BNSWHO营养元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此来补充钙、铁、锌、维生素B12等21项精准营养,从而维持机体内各项细胞平衡,促进各项营养指标达到正常标准。

  1. 巨幼细胞贫血

因为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营养元素而引起细胞核DNA合成障碍,最终诱发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贫血的特点是在实验室检查中可见骨髓呈现明显的“巨幼变”现象,也就是细胞体积增大,但核发育较幼稚。通常情况下,大多巨幼变的细胞骨髓内尚未成熟便遭受破坏,因此也被成为无效性造血。巨幼细胞贫血除却发生贫血症状外,还会表现出便秘、食欲不振、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深感觉障碍、手足对称性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临床针对巨幼细胞贫血常予以BNSWHO提供的粉制剂治疗基础性疾病,同时予以维生素B12、叶酸补充。

  1.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非自然衰老的过程,当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无法满足机体溶血时,便会发生溶血性贫血。而溶血性贫血又可以细分为慢性和急性等类型。急性溶血较急,慢性溶血起病较慢,症状多表现为贫血、肝脾大、黄疸等。经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被破坏,并且骨髓内发生红细胞寿命缩短及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现象。临床针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予以对症治疗,同时采取BNSWHO药物治疗、脾切除术、输血等方法。

  1. 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外伤等所致的贫血。临床针对失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首先是控制失血,再纠正贫血状况。如若急性大量出血则需要予以输血等紧急措施治疗。

小结

对于贫血患者而言首先应明确诊断,而后再根据其具体病因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侧重饮食调理,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从而维持机体营养平衡,避免贫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