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何秋瑞 石荣跃 2

漳州市第三医院 介入科 福建 · 漳州 363005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采用紫杉醇药涂球囊的治疗价值。方法:观察组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同期对照组则改为常规裸支架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靶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前2组的ABI对比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B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3.51%,P<0.05。结论:对于ASO患者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并发症率。

关键词: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紫杉醇药涂球囊;价值


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属于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其下肢的集中表现,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突出疾病问题。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微创性高,并且近期疗效满意。近年来在ASO患者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受到血管内膜慢性增生以及远期通畅率低等影响使得部分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较差,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1]。以下将分析对于ASO患者通过运用紫杉醇药涂球囊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74例ASO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3~86岁,均值为(67.5±0.6)岁;单肢病变32例,双肢病变5例。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2~87岁,均值为(67.4±0.7)岁;单肢病变31例,双肢病变6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均于手术前实施CT血管成像,对其病变血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术前给予药物治疗,即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进行口服,均为1次/天。术中2组均为仰卧体位,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结合术前下肢CTA结果,明确术中入路,同侧股动脉穿刺,动脉鞘抵达患者患侧股总动脉,实施全身肝素化,通常肝素应用剂量为80~100U/kg。实施下肢动脉造影,掌握血管病变的实际累及区域,并观察远端流出道。5F单弯导管和工作超滑导丝通过患者股动脉病变,实施造影从而确定导管以及导丝位于血管真腔当中,之后以直径较小普通球囊实施预扩张,继续以直径稍大球囊实施逐级扩张,进行造影了解预扩张效果,确保股动脉段恢复通畅。2组均于手术后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即阿司匹林(100mg)以及氯吡格雷(75mg)进行口服,均为1次/天,连续治疗6个月后可以调整为长期单抗治疗,结合患者病情提供对症治疗,如降压、调脂以及降糖等。观察组患者术中均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稍小球囊对患者股浅动脉血管实施预扩张,结合血管直径选择药涂球囊,对靶病变进行扩张。同期对照组则改为常规裸支架治疗,首先以稍小球囊对于股浅动脉血管进行扩张,之后进行支架释放,并继续给予球囊后扩张,支架需要避开患者的近髋、膝关节等动脉。

1.3评价标准

(1)2组术后进行12个月随访,统计其靶病变血管的再狭窄发生率,当狭窄程度达到或超过50%即可认定为再狭窄。(2)对比2组治疗前和随访期间的踝臂指数(ABI)。(3)记录2组的术后并发症,如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血管破裂穿孔、动脉夹层、截肢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6169108f22283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靶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组间对比

术后6个月、12个月靶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1 术后靶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组间对比[n(%)]

分组

n

6个月

12个月

观察组

37

2(5.41)

5(13.51)

对照组

37

6(16.22)

14(37.84)

χ2


5.062

8.063

p值


0.003

0.000


2.2手术前后ABI组间对比

术前2组的ABI对比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BI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

2 手术前后ABI组间对比(6169108f22283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

分组

n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观察组

37

0.35±0.11

0.85±0.14

0.75±0.12

对照组

37

0.34±0.12

0.79±0.13

0.67±0.08

t值


0.632

4.083

5.063

p值


0.517

0.010

0.007


2.3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70%(1/37),其中仅动脉夹层1例;术后并发症率对照组为13.51%(5/37),其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血管破裂穿孔2例。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

3讨论

ASO是十分常见的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累积下肢动脉,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手段包括动脉旁路移植以及腔内介入技术,前者的创伤性高以及风险性高,然而患者合并相关心脑血管病变所以无法耐受,使得该治疗手段的应用受限。腔内介入技术中包含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植入术,近年来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2]-[3]。其中普通球囊操作简单以及成功率高,然而远期疗效较差,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再狭窄发生率可达50%以上。植入支架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的现象,然而易出现机械疲劳使得支架断裂。紫杉醇药涂球囊则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手段,借助球囊抵达患者靶血管后实施扩张,进一步与患者血管内膜产生加压性的接触,促使药物释放至患者病变血管壁内,有利于抑制内膜增生,从而控制腔内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4]。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以及再狭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同时术后随访中的A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表明紫杉醇药涂球囊的应用,可有效提升ASO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ASO患者应用紫杉醇药涂球囊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 包俊敏. 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临床外科杂志,2020,28(6):504-508.

[2] 魏立春,郭建明,侯培勇,等. 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8(12):1526-1533.

[3] 许卫国,何旭,李记华,等. 定向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J]. 广州医药,2019,50(3):27-29.

[4] 王鹏,管宇珩,包晗,等. 国产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J]. 放射学实践,2018,33(12):132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