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肝功能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肝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肝功能影响

胡荣 叶远才 贺梅英(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 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于2020年01月-2021年07月纳入的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肝癌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成效。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血清AFP水平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对于促进患者恢复也是非常有利的,效果明显。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功能

原发性肝癌为肝脏疾病,该病症发病隐匿,病情进展速度较快,病情严重。患者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通常发现时其病情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患者产生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时,通常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周围血流信号异常等,治疗难度较高。肝癌介入治疗是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常见手段,其效果明显,并且有着适应广、创伤小等优势,当前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1]。本次研究旨在分析肝癌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于2020年01月-2021年07月纳入的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男女各22例和18例,年龄范围52-79岁,年龄均值为(69.60±1.22)岁;观察组男女各23例和17例,年龄范围52-77岁,年龄均值为(69.72±1.75)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精神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排除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患者;排除手术治疗禁忌症患者;排除合并意识失常,沟通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治疗。使用100-200毫克奥沙利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531;规格:100ml:奥沙利铂50mg与甘露醇5.1g;生产企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患者实行化疗治疗。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做好消毒准备工作。局部麻醉后穿刺患者右股动脉,置入5F导管鞘,将肝管插入到肝总动脉并进行造影,进而确定肿瘤位置、范围、数量以及供血动脉等。通过微导管选择肿瘤供血动脉并将10-20毫克表柔比星或0.25-0.5克5-氟尿嘧啶混合于液化碘油并将其注入到肿瘤靶血管,在瘤体碘油沉积相对较密时,则可以加入栓塞颗粒。治疗完成后,要展开护胃、保肝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者的血清AFP变化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6169108fdc7c5_html_f8097f72d353803c.gif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6169108fdc7c5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

观察组ALT、TBIL高于参照组,ALB相对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肝功能指标[n(6169108fdc7c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例数

ALT(U/L)

TBIL(μmol/L)

ALB(g/L)

参照组

40

50.43±10.11

30.24±10.21

40.21±4.55

观察组

40

72.46±12.50

43.85±12.71

32.56±6.12

t


8.666

5.279

6.344

P


0.000

0.000

0.000

2.2两组血清AFP比较

和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其血清AFP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AFP比较[n(6169108fdc7c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μ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0

416.33±192.00

87.30±37.54

观察组

40

413.20±191.12

15.52±2.60

t


0.073

12.064

P


0.941

0.000

3 讨论

肝癌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隐匿,早期无显著症状,其产生腹水、黄疸、营养不良、发热、消瘦等症状时,则病情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阶段,病情后期很有可能会合并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的甚至还会由于肝性脑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肝脏部位肿瘤血液循环供给主要源自于肝动脉,通过对患者实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肿瘤病灶中碘油会产生滞留,会对恶性肿瘤中血液循环、供给产生影响,再加上受到药物及化疗治疗的影响,患者肿瘤病灶中血液供给不足,正常组织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力随之下降,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及射频消融术等都是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常见手段,其中以手术切除最为常见,但是手术切除并不能使切除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切除后患者肝组织以及肝储备功能并不能充分满足患者机体需求及供给;与此同时,该治疗方式还会损伤患者机体,部分肿瘤弥漫部位相对较大,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在介入治疗中,其主要是将化学药物输注到患者肿瘤病灶,通过阻断病灶和机体组织血液循环,能够降低血液供应,使肿瘤细胞萎缩、坏死,直到消失。在介入技术中,选择动脉血管实行穿刺插管,将药物输送到肿瘤局部血液循环,通过高浓度化疗药物及物理栓塞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介入插管注入化疗药物之后,血液流动速度随之降低,药物在血液中的代谢和溶解时间随之延长,通过血液流动对药物进行缓慢释放,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同时对于促进血液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的进一步提高极为有利,能够对局部血管完全栓塞受到缺氧刺激肿瘤以及其他新生血管的产生进行有效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对常规开腹手术中所带来的疼痛进行有效避免,可以通过穿刺、置管实现治疗目标;该治疗方式其成本较低,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和经济压力。介入治疗为微创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机体带来严重损伤,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中,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周围组织及血管,同时还会损伤正常组织,而通过肝癌介入治疗,其能够减轻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所带来的损伤,并且有着经济、便捷等优势,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进而实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目标。分析研究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血清AFP水平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对于促进患者恢复也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肝癌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AFP指标极为有利,能够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于清东.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146-147.

[2]饶春晖,陆淼炯.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22-25.

[3]赵晓光,史玉洁.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处理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3):128-131.

通讯作者简介:姓名:贺梅英(出生1979年10月03日),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衡南,学校:湖南省衡阳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 职务:护士长,职称:主管护师,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