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预防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

郭卫萌

37091119901025****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医疗区 271099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ICU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2017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施预见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可降低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水平。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压力性损伤;重症监护室

引言

压力性损伤是指因医疗器械使用导致软组织或/和皮肤局部发生损伤,严重者出现开放性溃疡,并伴有疼痛感,其已成为全球危重症患者面对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长期生活无法自理或长期卧床的重症监护室(ICU)人群正成为压力性损伤的好发于人群,主要是因ICU患者病情危重,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低,加上运动减少及长期卧床,导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进而引发压伤性损伤。随着近几年大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提高,大众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需求,其中压力性损伤也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广泛关注。在ICU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难免压力性损伤将提高疾病治疗难度,并给患者带来伤害与痛苦。为减少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非常关键。本研究将预防性护理用于ICU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的日常防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ICU患者68例,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2017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施预防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45±4.28)岁。疾病类型:多发伤8例,重度颅脑外伤10例,心血管与肺部等慢性疾病1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52±4.33)岁。疾病类型:多发伤9例,重度颅脑外伤11例,心血管与肺部等慢性疾病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具体内容如下:

①压伤性损伤风险评估:通过Barden评分评估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其住院期间潮湿度、感觉、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等,完成评估后,根据相关评分识别患者发生压伤性损伤的风险。②皮肤预防防治措施:护理人员针对患者骶尾部、踝部、髋部、肩胛部等较易压伤部位,予以透明敷贴对皮肤组织进行预防性保护;通过坐骨垫、下肢抬高垫、翻身枕、U型骶骨垫和肢体保护垫等防护用具的应用,预防压伤性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实际护理服务中,需规范翻身时间,因ICU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迫,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定时协助其翻身,如每隔2h翻身1次;若患者病情未稳定,则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情况下使用减压软垫;为确保翻身良好,护理人员翻身时做到方式得体及动作轻柔,勿任意拖拽患者,尽量减少对皮肤带来的剪切力及摩檫力;对极度消瘦者,护理人员需注意保护患者骨隆突处。③强化管路护理:针对气管切开及置管者,通过厚棉垫隔开皮肤与固定带,避免固定带对颈部皮肤造成的摩擦及牵拉;针对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或留置鼻肠管、鼻饲管者,定期对固定部位予以更换,减少导管对鼻腔或口腔内黏膜带来的压迫,密切关注局部皮肤状况,对皮肤敏感者尽早干预。④心理辅导: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讲解压伤性损伤相关知识,提高家属对压伤性损伤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度,经常与患者交流,并予以支持、鼓励和安慰,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原因、严重程度、发生率)。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分期:1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2期:部分皮层缺失并伴随真皮层暴露;3期:全层皮肤缺失并常常可见脂肪、肉芽组织和边缘内卷;4期: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并可见或直接触及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组织缺失且由于被腐肉、焦痂掩盖而不能对组织缺失的程度进行明确;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深部组织完整或破损的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指压不变白的深红色、紫色、栗色;附加的压力性损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粘膜压力性损伤。(2)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

6169116dd0f32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6169116dd0f32_html_6024d9b6015ef3b0.png

2.2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比对照组更轻(P<0.05),见表2。

6169116dd0f32_html_941d068e60293f21.png

2.3康复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ICU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压力性损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3。

6169116dd0f32_html_6c31eba94d8d6716.png

3讨论

压力性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为头部、面部、颈部和四肢,其外形与医疗器械外形相同,目前未被纳入常规压力性损伤的评估中,存在被低估的可能。近年来,关于ICU患者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报道较多。ICU是一个特殊的治疗单元,因治疗的需要,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面罩、鼻导管、麻醉插管、各种体位垫、牵引架、气压止血带等,因此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有研究报道,压力性损伤并非由单一因素引发,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基于临床证据的,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其将分散的有效护理措施综合起来,建立规范化的护理模式,并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先预防后治疗,提高了护理措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及改善预后;预见性护理最初作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模式引入ICU,其是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发展来的更精细的护理方法,现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集合多种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适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褥疮的预防、治疗与护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程度与发生率,延长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并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桐,刘胡婷.手术室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80.

[2]梁爱群,阮思美,陈秋波,苏建薇,蔡丽碧,连绮雯,李斌飞,梅金良.压力性损伤预防流程在心脏移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74-77.

[3]王宝春,陈碧群,廖晶,李瑞雪.预见性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2):82-83+104.

[4]赵华.预防压力性损伤中品管圈的应用研究[J].健康之路,2018,17(11):387.

[5]马婷婷,苏晓丽,李兴珍.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