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刘金梅

河北省献县中医院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   06225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三部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床锻炼开始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03±1.71)、(14.92±4.25)和(91.26±22.4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1±1.80)、(20.53±4.62)和(108.64±25.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围术期;并发症

引言

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及疼痛的影响,往往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加之术后需进行长时间的康复干预,容易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不利于早期康复。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与心理角度给予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单一部位骨折;无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0~89岁,平均(64.82±7.25)岁;髋部骨折12例,膝关节置换15例,其他3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41~89岁,平均(64.71±7.43)岁;髋部骨折10例,膝关节置换16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支持,包括术前完善检查,常规禁食水等术前准备;术中常规护理支持,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术后生命体征监控,注意伤口病情变化及引流管情况。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支持,具体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积极向患者介绍病情及手术过程,告知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患者术前疼痛情况,若评分>4分,根据患者情况通过氟比洛芬酯等非甾体类药物镇痛或物理方法进行镇痛。2)术中护理术中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并控制患者液体输入量,以促进术后伤口愈合。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以25℃为最佳温度,患者皮肤覆盖双层被单以减少散热,静脉输入液体时适当给予加温处理,减少患者不适。手术结束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静脉注射预防性镇痛。3)术后护理术后一般选择氟比洛芬酯等非甾体类药物作为术后镇痛的首要选择。术后采取棉被保暖,调高病房室温,增加患者舒适感。根据患者情况,尽早恢复饮食,术后2~4h鼓励患者进食稀饭或小米粥,进食量不超过200mL,3~4h后可根据胃肠耐受量增加进食1次,术后第一天恢复普通饮食。尽早开展关节被动活动,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早期下床。针对性制定康复计划,按计划逐步增加康复训练量。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下床锻炼开始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616911cea171a_html_84baffe0b92db1ff.png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616911cea171a_html_188ddd216cbff54e.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交通意外伤的增加,骨关节科手术量逐年增加。多数患者病情较急,短期肢体疼痛感较为明显,年轻患者对于回归工作及日常生活有着迫切希望,在要求手术成功的同时,迫切希望减少康复时间,这对骨科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伤骨科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因此一旦确诊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创伤骨科疾病的治疗上,一般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对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病情效果理想,但手术毕竟为一种创伤性的操作,这使得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康复,因此做好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也是临床中研究的重点。常规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疾病患者,通常是实施后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模式,这一护理模式常缺乏针对性,这使得护理效果常不佳,这对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改善效果不理想,所以临床中推广使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随着护理医学的快速发展,针对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病患,当前推广使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模式,该护理模式是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提出的一种促进康复效果的理念,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通知术前合理的禁食禁饮,让胃肠道保持在良好状态,且术前通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支具训练,为术后患者康复做准备;术中护理中则提倡在做好常规医护配合的基础上,做好患者术中保温工作,避免低体温引起手术应激反应发生,预防感染情况;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食,且多进食易消化及蛋白质高的食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术后还指导患者需早期下床运动,这样也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让患者下肢功能可尽快改善,这样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中,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间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在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感染、便秘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予以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科病患提供快速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价值显著。骨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常规护理存在评估繁琐、调整不灵活等缺点,不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关注于有效的术前积极的沟通交流,利于增进护患关系,减轻负面情绪,增加护理舒适度。同时,术中、术后加强保暖干预,减轻低温刺激,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此外,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提倡患者术后及早进食和下床活动,加快胃肠蠕动的同时,促进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利于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褥疮、关节障碍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有效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及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云瑞峰.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4):153-154.

[2]葛梦.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6):53-54.

[3]韦艳新,黄娟娟,韩苗,等.PDCA循环康复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