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助产应用心理护理对分娩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产科助产应用心理护理对分娩质量、新生儿 Apgar评分的干预效果分析

王晓娟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助产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产妇,根据奇偶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每组50例。分析上述措施实施后,产妇各指标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程时间较短,分娩出血量较少,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研究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研究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产科助产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帮助产妇缩短产程时间,实现最佳分娩结局。

【关键词】产科;助产护理;心理护理;临床价值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女性改变角色的必要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子宫扩张、胎儿分娩、胎盘分娩[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心理,加之其心理压力的影响,导致分娩期间表现出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况,不仅会增加产妇分娩过程的痛苦感,而且会延长分娩时间,增加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2-3]。因此,为更好的保障分娩效果,临床需将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是对100例产妇进行分析,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分娩结局,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研究样本入选时间,以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奇偶分组下,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前者50例: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年龄20岁-34岁,平均(25.49±1.5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22±1.17)周。后者50例:初产妇26例,经产妇24例;年龄21岁-35岁,平均(25.40±1.6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18±1.15)周。通过SPSS26.0对比以上数据对比后,P>0.05,统计学无意义,研究组、对照组可进行下一步对比与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加强环境护理,并适当进行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1)产前心理护理:为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助产心理护理。积极向产妇介绍自己以及医院环境等,进而降低产妇的陌生感,构建和谐观察。主动与产妇沟通,为其普及分娩知识,并告知其胎儿的健康状况,消除产妇担忧情绪。营造良好的产房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为,保持稳定的心态,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对于产妇提出的疑虑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为其解答,提升其分娩自信心。(2)产时心理护理:分娩时,产妇会消耗更多的体力,加之其对分娩的认识不够,导致宫缩时出现疼痛会增加产妇恐惧感,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对分娩结局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引导产妇保持正确的呼吸状况,告知其减轻疼痛的方法,通过按摩、触摸等方法鼓励产妇。第二产程时,及时用温和的语言指导产妇,帮助其顺利进入第三产程,给予情感安慰,降低应激反应状况对分娩结局的消极影响。(3)产后心理护理:分娩后,及时通知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健康,向产妇讲解喂养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尽快掌握喂养新生儿的技巧,确保产褥期母婴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以及分娩出血量;两组产妇不良情绪状况(SAS、SDS总分均设置为100分,以50分为标准,分数与产妇各指标状况成正比,即分数越高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总分设置为10分,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肌张力、运动、反射、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分数与新生儿健康状况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6.0中输入所有样本(100例产妇)资料,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表示形式为n%;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表示形式为(616911f00e895_html_4d0a59fcc448cff2.gif ±S):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存在可分析的价值。

2结果

2.1 两组分娩出血量、产程时间差异分析:研究组各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分娩出血量、产程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分娩出血量(ml)

第一产程(min)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

总产程(min)

研究组

50

352.23±30.56

489.56±23.45

60.22±1.36

10.01±1.14

532.56±35.12

对照组

50

390.22±31.25

567.55±30.12

69.45±2.56

11.59±1.23

640.25±58.36

T

-

6.1458

14.4469

22.5146

6.6618

11.1797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不良情绪状况评分:对照组SAS、SDS评分高于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对比有意义。见表二:

表二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不良情绪状况对比(分,616911f00e895_html_4d0a59fcc448cff2.gif ±S

组别

例数

SAS

SDS

新生儿Apgar评分

研究组

50

40.12±1.56

42.23±1.25

9.02±1.56

对照组

50

51.12±1.23

50.59±1.55

8.23±1.12

T

-

39.1539

29.6872

2.9088

P

-

0.0000

0.0000

0.0045

3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分娩引起的剧烈疼痛会导致产妇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分娩过程、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4]。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知识,出现不良情绪的几率较高,导致体内血清素分泌增加,疼痛感较强,进而引起宫缩乏力,增加剖宫产率。助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以在缩短产程的同时,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5]。临床研究发现,在助产护理中通过有效心理护理可以提升生育质量,对家庭幸福、和谐与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心理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而且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对分娩结局的消极影响,对分娩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给予产妇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不良情绪,降低剖宫产率,而且可以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降低产妇的疼痛感,增加产妇分娩的舒适体验[6]。除此之外,分娩后给予新生儿护理指导,可以提升新生儿Apgar评分,实现母婴健康。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用于产科助产对产妇分娩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该措施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较高,可以实现最佳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李艳. 心理护理用于产科助产对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0):190-192.

[2]刘凯,赵慧敏,郭慧君.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04-106.

[3]徐瑞妙,欧晓红,曾金梅,等. 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对住院高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6):155-156.

[4]严秀琼. 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1,3(2):101-103.

[5]潘秀玲,张丽娜,黄志方. 助产师护理工作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0,18(32):4448-4451.

[6]刘杨,李真,王颖惠. 围生期保健知识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4):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