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有道 解读有法——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解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略读有道 解读有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解读路径

周美艳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设置了从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然后到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笔者对整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进行胃统计,如下表:

教材册数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总篇数

27

28

27

26

27

23

27

17

略读篇数

7

7

6

7

6

7

9

5

比例

26%

25%

23%

27%

23%

31%

34%

30%

略读课文合计占比

54/202=27%

从表中看出,小学语文教材从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开始,设计安排了略读课文,且无论是一册书中还是整个小学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占比都差不多达1/3,地位可见不一般。

这些课文虽然冠名“略读”,但是教材解读“不可略”,教学设计“不可略”,教材组织更“不可略”,因为略读课文作为链接精读课文与整本书阅读的纽带,在践行“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过程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智慧解读略读文本,才能在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学习,助推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长。

1 明确编写意图,关联单元整体

统编教材之所以设置略读课文,编写意图十分清晰,即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实现“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略读课文的编排,旨在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使用默读、快速读、浏览更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将阅读时学到的阅读知识、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加以实践、运用和检验,从而在实践运用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

统编教材单元设置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一般精读与略读在单元中是交叉安排,多数为一篇,也有安排两篇的。同一个单元的精读、略读课文不但共享着相似的人文主题,还承载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落实。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教学旨在基于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教学旨在尝试运用阅读方法,基于学生合作的半独立阅读。我们要根据单元训练的重点、略读课文的位置,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关注全过程,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2 依据文本特征,依托助学系统

每一篇略读课文的题材、体材、内容、风格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样,是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的良好资源。如不同文体,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教学目标就不同,教学策略也不同。“叙事类文体”除了要把握文章的基本情节、文中人物特点,体会表达的情感,还要要了解叙述故事的语言形式、结构形式。“说明文体”除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还要了解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

教材中每篇略读课文,都设置了具体而鲜明的助学系统,大多是阅读提示,少数还有气泡提示。这些助学系统因文而异,或激发兴趣,或点拨立意,或设置悬念,或指引方向,或引向文外,或指明策略,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比如学习提示中有着明显的策略导向:“较快的速度默读”是读书的策略;“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是迁移运用概括课文内容的策略;“换个小标题”是学习变式的策略。全面解读学习提示,形成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群组,然后将“任务”“策略”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联系,创设合宜的任务情境。

3 把握教师定位,实现自主阅读

略读课文的价值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学习信息的重组者、思维方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推动者。略读课文教学应将自主阅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整个课堂都“自主”起来。具体来说,略读教学应做到自主预习、自主交流、自主展示、自主迁移与扩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足其学习时间,饱满其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习得知识、习得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教师应结合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设计好预习单,为课堂上的自主交流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教师设计好探主问题,并提供阅读策略的建议,给予充足的时间开展学习。学生在交流想法,教师认真倾听,不断捕捉、判断、重组各类信息,观察分析学情,带着目标意识去点拨,帮助学生努力开启思维的大门,形成对问题的系统思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将自主阅读推向课外,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作品。

4 运用综合资源,拓展课外阅读

略读课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安排的课型,是为了让学生迁移学习精读课文当中的学习方法而安排的课型,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转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型。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包括知识、经验、方法等方面的迁移。正确使用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从资源开发、整合和运用的角度,以教材为拓展点,整合资源,设计语文课外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地实现言语策略、言语智慧的实用化。

一般我们会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实践转换。一是联系生活,即从感悟到生活,把言语知识、技能直接运用于真实的生活实践,根据需要解决实际的言语交际问题。二是模仿表达,即从阅读到表达,运用习得的言语形式进行仿说或仿写练习,以实现言语形式的内化。三是互文阅读,即从阅读到阅读,把相应的阅读策略运用到主题、体裁、形式、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文章、片段中去。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语文老师只有读透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巧抓着重用力的地方,使略读教学略而不简,教学方式应更为开放,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阅读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有效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我们的略读教学走出一条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