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基于“ 1+X”证书制度的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究

魏玮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摘要:本文阐述了“1+X”制度的研究背景,分析了高职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通过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多角度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技能;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创新形式,培养更适合食品行业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关键词:“1+X”制度;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研究背景

2019年1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中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1]。2019年8月13日光明日报专版刊登了《“1+X证书制度”:一种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制度设计》中对1+X证书制度也进行深度解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食品专业“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一项制度,深度影响高职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诸多方面[2]

2.“1+X”证书制度下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日益迅速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专业性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提高食品类专业“1+X”证书融通教学的发展模式也已经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推广“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食品类专业面临相应问题。

2.1注重学历证书,忽视技能证书

在高职院校当中基本上近90%的毕业生都能顺利取得毕业证书。通过对多家食品企业以及酒店餐饮行业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食品行业用人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表示,每年招聘的学生在上岗之前还需企业对其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才能走上实际工作岗位,而企业、行业更希望培训环节可以在校内完成。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一般注重学历证书的获取,对于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视度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觉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费时费力,学生们更愿意把精力用在专业知识和英语等级的考试中,把职业资格技能的获取寄托在就业情况稳定后再考取。

2.2教学内容与职场就业需求脱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食品类专业的学习教师通常采用语言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缺乏创新,较为保守[3]。对于职业院校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一般都是在教室内依据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等完成相应的技术学习。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比也略显陈旧,新型工业操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才能使他们达到上岗的专业技能要求,耗费相当多的资源。也就是说,还存在着学校的课程建设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内容脱轨、衔接不上的问题。

2.3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大部分高职食品类专业在对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上还停留在“关门考证”的传统阶段,校内教学资源及培训内容相对现今市场中企业的需求而言是较为刻板的[4]。在学生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而企业的参与度低使得职业技能考评的指标体系更新慢,校企合作形式流于表面,未能对复合型人才进行有效的需求侧指导。

2.4教学评价体系刻板

在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实际中来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教学评价过于单一。评价对象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个体评价,未能体现出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企业的多角度评价[5]。这种单一方面的评价缺乏弹性,同时不能客观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技能掌握的真实水平,也不能及时反映出社会职场对于学生掌握技能水平的要求。

3.“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途径

3.1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即将学习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对应职业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渐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就可有效地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学生在对专业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即可取得“高级食品营养师”、“高级/中级食品检验工”、“食品焙烤工”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就业需求对接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取得企业青睐。

3.2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紧贴工作岗位

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有精准的定位。在对现有的食品行业、企业岗位数据的收集、分析后,高职食品类专业大部分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多为一线岗位,即食品加工技术操作工、食品品质控制岗位、食品理化指标检测员、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员以及食品机械技术操作岗位等,具体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会有所变化。以食品企业内审员岗位为例,需要培养学生对ISO、GMP以及HACCP等相关内容熟悉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了解食品原料的特性、生产工艺的流程、操作的要点、贮藏的基本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等。通过全方位的系统培训,才能使学生具备企业内审员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具备企业所需的内审员资格。因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可以为市场需求的工作岗位进行进阶式服务。

3.3多角度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技能

食品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是衡量学生掌握技能水平的一种体现。校企合作中应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实训教学基地。通过布置模块化生产任务,模拟实际生产场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并对实践能力予以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在“做中学”使学生掌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一致的操作环节要点,在“学中做”使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完成职业技能要求的技术要点。

3.4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中推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同时也应反应在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上。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高校教师、企业和学生三者而言是相互促进的。对高校内教师而言,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可通过和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加强对企业生产活动的掌握能力,从而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企业岗位操作要求相融合。对于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而言,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使其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掌握实践工作的基本理论,能够将自身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等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通过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解决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此期间还能得到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的指导,使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4.结论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刺激着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对于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大。通过“1+X”证书制度的推行实施,给校企深入融合开展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职业技能水平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标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社会职场提供了优秀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2]葛伟伦,耿家礼,郑有庆.基于“1+X”证书制度高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究:以云计算运维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6):137-144.

[3]郑根让,史志强,何成等.1+X证书制度下以书证融通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2-17.

[4]蒋小锋,蒋明琴.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9(3):29-30.

[5]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J].职教论坛,2019(5):78-82.

基金项目:2020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食品专业‘1+X’证书融通教学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20-2-4053)

作者简介:魏玮(1981-),女,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技术、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