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司孟玉

邢台市任泽区任城镇昌平路小学 河北 邢台 055150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均快速发展,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特别是教育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积极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还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一门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强调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积极、向上的思想认知进行有效的融入,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有效应用,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及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引言

中小学学生临近毕业期间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想要提升中小学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确保中小学学生对社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生活节奏。站在中小学校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同时对社会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身份转变。

1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意义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意义第一是对积极观念进行培育,由于积极心理学是在传统的心理学基础之上而发展的一门新兴的理念,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就是分析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观念,提倡积极心理观念增强体质与心理素质。关于积极心理学提出的积极心理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美德方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带来相应的优势,对于学生心理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预防,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有效的促进,使得学生逐渐地感知到幸福,逐渐地感知到积极的心理状态。第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意义是创造积极环境,除去对心理积极观念的培养还有积极社会环境,其主要内容涉及人类生活幸福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因素,例如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等都属于环境条件,人才进步以及创新水平等属于环境因素,两者都属于环境内容,积极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学生在适宜且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与学习,可以将身心处于一定放松的状态中,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由此可知,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形成积极的影响,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

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 塑造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是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因此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塑造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在传统观念引导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仅仅会对心理上已经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但心理健康治疗的具体内容也常常只是针对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潜在心理健康问题,还忽略了对学生自身潜力及优势的发掘,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中,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心理教导目标,不利于全体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摆脱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要注意对学生积极心理潜力的发掘,调动学生心理上的积极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塑造中小学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及心理体验,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体系,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成长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够以积极的心理进行处理或应对。

2.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积极心理健康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借助各种新兴多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校园网站等)以及各种传统宣传平台(板报、展板、宣传册)等,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矩阵,通过这种方式来普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在中小学中形成一种“人人学习积极心理健康”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生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心理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小学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摆正心态。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中小学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例如书画展、朗诵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融入积极心理教育元素,让中小学学生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参与各项活动过程中,中小学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收获满足感,帮助中小学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3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作为个体受到恩惠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情绪反映,感恩心理的表达有助于个体获得更多的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支持,从而减少自身与他人的隔阂和降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提高对他人的责任感和亲密感,有效调节自我情绪、精神状态和提高自信心,增强积极心理品质,形成良性循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让学生写感恩信的方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个人一直想感谢却没有充分感谢过?想对他(她)说什么感谢的话?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他(她)对该学生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他(她)的形式等进行内容、字数长短不一的感恩信或感恩手机短信的写作和编辑。这是培养学生形成感恩的“心”,让感恩成为其生活中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将感恩的心态化为乐观的情绪、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并付诸充满爱意的行动,积极参与学习与生活。

2.4 增添生活趣味,有效预防心理疾病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而且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及他人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些重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生活无趣,进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若这些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就会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品质就如同一个心灵的充电宝,当人们遇到打击难以复原时,就会释放人们存储在其中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帮助人们驱散雾霭,和自己和解,揭开生活的多面体,增添生活的无穷趣味。因此,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其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将人从生活的迷雾中拉出,体味生活的趣味,这是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

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优化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面,同时也优化了中小学校社团的专业度。积极心理学作为比较前沿的心理学理论,是基于传统心理学基础上开拓的一个崭新维度。作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始终秉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期待教育工作者能高度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培养工作,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理念。

参考文献:

[1]卢凤荣.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36-37.

[2]秦艳秋.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135.

[3]杨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转换策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汤妮,汤燕.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22-25.

[5]刘思立.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9(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