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试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

刘刚

夷陵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心 443100


摘要:空间规划体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特征的特殊体现,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于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空间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空间规划体系。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创新


1 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原则

一是求同存异,协调一致。“同”即同一个城镇空间,“异”即各个专业规划中除空间以外的其他专业规划内容,“协调一致”即各个专业规划在空间安排上要进行协调并取得一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各个专业规划在空间上不再互相打架和冲突,实现对空间的各取所需,由此为构建统一的空间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抓住城镇空间发展建设中的重点空间功能区,包括基本农田地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产业园区等,这些重点功能区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与关键。除了这些重点空间功能区以外,还要兼顾那些一般性的城市空间功能区,要确保这些一般性功能区也做到相互协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差异问题提出差别化的对策和策略。

三是合理统筹,明晰权益。本质上,国土空间规划就是一项克服我国当前规划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不利局面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城镇空间发展建设中“九龙治水”困境的一剂良药。在统筹的过程中,还要统筹各方利益和各个专业规划的内容,做到实事求是,条理清楚,利于操作,最终使各方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攻坚,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同一个空间。

2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构成

2.1 空间管控底线

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进行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行差异化的国土空间利用和开发。

2.2 制定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国土空间的分类管理政策。

2.3 “三区三线”协同划定

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城乡安全的基础上划定“三类空间”和“三条红线”。在城市层面,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分生态和农村“两类空间”和生态保护和永久农村地区“两条红线”,在此基础上准确划定城镇建成区及其边界,从城镇土地开发效率和城镇建设安全的视角划定城镇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为推进国家城镇化战略服务。

2.4 空间要素的有效植入

国土空间规划,说到底是空间要素的科学利用和规划,包括政府辖区空间的有效或高效利用,也面临更大范围内水、交通、环境、社会和文化资源的分享使用。有效植入这些空间要素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

3 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的创新策略

3.1 建立信息化空间数据平台

当前,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的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对于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均进行了土地用途区、空间管制区的划分,借助GIS平台建立的空间数据库拥有多尺度、可叠加、精确的特点。因此,进行“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可以选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地理国情数据为辅助,统一“多规”包含的空间数据坐标及其精度,形成统一的空间数据体系与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与此同时,要同步建设交叉大数据融合,可共享和联通的全国统一空间规划数据库,落实包含建设用地、农林、水源、交通、市政等在内的多个规划层,形成空间规划“一张图”。

3.2 做好空间规划的衔接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十分可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损耗速度。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土地空间规划时,相关部门需要着重注意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由于之前空间规划工作有许多的遗留问题,需要对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同时结合国土空间现阶段的信息平台,对现有土地资源规划进行完善,从而有效解决规划中存在的矛盾,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价值。

3.3 构建更加开放、连接、亲近的国土空间

首先,打造更加开放的区域格局。在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未来竞争中,以交通网与互联网融合为代表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打破传统地理疆界的战略设施,是争夺资源竞争的重要利器。同时我们要基于中国国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等要求,探讨中国与全球的关系如何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如何连接,这是国土空间对外联系的关键。其次,建立高效连接的国土空间网络,包括依托干线交通连接组合的城市体系,高效支撑的都市圈等。当前国家版图呈现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四大中心为代表的人口、产业、资本各方面要素高度集聚的形态,同时包括中部的长沙、西安、武汉等关键节点,这是历经40年发展的初步稳定状态。围绕这样的产业格局和城镇布局,要进一步构建以八纵八横为代表的高铁网,包括新的航空网络以及将来新的磁悬浮骨架通道,这样才能支撑国家构建形成更加高效连接的全国国土空间格局。同时要关注建立更加高效连接的都市圈。这方面,目前国内城市还没有做得很成功的。第三,营造更具亲近性的街区,创造交流的密度和浓度。过去很多城市发展都关注硅谷,看重硅谷能够把大量的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在一起进行创新。但是对于城市来讲,更高的价值是在硅巷,硅巷是大量的以思想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人群集聚在街区两侧进行交流,进行创新的空间。这种信息的交换需要街区这种微观空间,通过亲近的、面对面的方式来实现的。

3.4 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人才自身的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化和深刻化,对于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为严苛,相关人员需要掌握最为先进的信息处理与判断技术,同时,还需要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表现出的深层次规律,掌握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出相关规划与应用的决策,并通过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完成对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性的协调调整。这就要求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层次的培训,更好地完成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调整和升级,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应用和决策的一般方式。

3.5 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公共政策导向的规划是国际空间规划的主要趋势,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无论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专家作用,还是完成编制成果,须全文公布规划草案,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为了更好发挥人大参与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监督的作用,强化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环节。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强调了上报省级和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前需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要求。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专家作用,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

4 结束语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足日益突出,构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应对当前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空间规划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文丽.信息技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21(16):115-116.

[2]王文俊,汤士东.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豫北黄河滩区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初探——以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梁寨、土寨、新吴庄村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8):129-131.

[3]杨选梅,张宇.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灾害风险评估探析——以阿合奇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1,39(08):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