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房美思

黑龙江鸡西市 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组,分别给予手术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B组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加快其病情的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肝癌;靶向治疗;效果


肝癌属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家肝癌人群占据较多,其可能与丙型、B型感染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关系。近几年,西方国家发生丙型感染、肝癌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许多肝癌患者还会出现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等合并症,给临床肝癌疾病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当前,临床并无特效的方法治疗肝癌疾病,而随着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肝癌疾病治疗带来较大的机遇[1]。为此,本文将对靶向治疗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一共收治50例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对本次研究内容均有知晓的权利,符合肝癌诊断标准。性别:A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B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A组34-59岁(54.78±1.23),B组35-60岁(55.87±1.35);BULC分期:A组10例StageC、15例StegeB,B组9例StageC、16例StegeB。对比A、B组的资料,两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A组手术治疗如下:经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分期后,早期首先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若不宜手术切除可以肝动脉栓塞化疗或者肿瘤消融术。在此基础上给予B组分子靶向治疗如下:索拉非尼生产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标准 JX20150277,手术后5天口服剂量400毫克,每日2次,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就要适当调整剂量,持续治疗30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以肝功能指标判定治疗效果。1)患者肿瘤大小缩小幅度超过30%,说明病情已有部分缓解,如果缩小幅度处于30%以下又或是增长幅度不超过30%,代表患者病情比较稳定,而一旦患者的病灶增大幅度超过20%,且出现新的病灶,说明其病情处于进展期。2)抽取患者3毫升静脉血液,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即白蛋白、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对比

A、B组的肝功能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LB(g/L)

TBIL(umol/L)

ALT(U/L)

ALB(g/L)

TBIL(umol/L)

ALT(U/L)

A组

25

42.71±3.42

35.42±1.35

49.63±8.35

26.92±1.82

26.54±2.64

41.37±1.47

B组

25

42.62±3.34

35.32±1.43

49.53±8.45

18.67±1.76

17.43±2.78

36.97±1.25

t

-

0.32

0.36

2.24

12.36

15.65

12.3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效果对比

A组中只有1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部分缓解,又或是病情比较稳定,治疗总有效率为64.00%(16/25),剩余患者处于进展阶段,而B组中几乎所有患者的病情处于部分缓解和稳定阶段,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只有1患者处于进展阶段,B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P<0.05)。

3.讨论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中国是B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B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B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当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方式治疗肝癌疾病,但由于肝癌疾病隐匿性强,经确诊后病情已达到中晚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且手术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大约不超过6个月,生存率较低[2]

索拉非尼是一种新型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索拉非尼用药的适应症包含三种,即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肿瘤细胞;治疗不能手术的肾肿瘤细胞;治疗对放射性碘治疗不再有效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逐步分化型A状腺患者。该药物不仅具有直接杀死肝肿瘤细胞和抑制肝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而且其通过阻断RAF介导细胞信号传导,进而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同时还通过抑制VE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阻断肝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间接达到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在手术后用于靶向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ALB、TBIL和ALT三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A组,且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其显著高于A组的64.00%(P<0.05),说明靶向药物对于临床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加快其病情的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包阿拉木苏.肝癌的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87+92.

[2]李书有.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00(005):P.1-2.

[3]强亚杰.靶向药物应用于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