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张梦瑶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的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儿科患者参与实施,以随机选择的方式,共选定人数58例,于2020年5月-1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将常规护理、风险防范式护理分别对应于29例患儿,并以对照组、观察组的形式展开。在相关指标的参考下,完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的评估。结果:在临床各项指标的比较中,针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概率更低,针对患儿平均住院时间的统计,对照组更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意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同时,巩固日常基础护理,降低护理中的危险指数,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式护理;效果

前言:医院儿科是小儿患者的主要收治场所。与成年人相比较,小儿还在处于身体发育期间,免疫机能相对较弱,易被致病菌所侵袭,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不过,由于小儿患者年龄尚小,临床治疗中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不高,易出现各种安全事件。因此,在患儿护理中,必须加强安全风险防控,降低患儿护理中的危险指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人员为我院儿科患者,共58例,所有患儿分组实验。在所有患儿临床基本资料的整理中,关于年龄,最大13岁,最小1岁,(4.62±0.46)岁为年龄平均值;在患儿病程的统计中,患病最长时间2个月,最短5天,(1.34±0.34)个月为平均值。经相关检查,患儿的智力发育均正常,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两组患儿以上基本信息间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依照常规护理流程,护士为对照组患儿展开体位上的指导、不良症状的干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向其描述患儿的病情情况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首先,在儿科护士长的组织下,以风险防范式小组的形式展开,小组人员构成除了护士长外,一线护理人员与护理部主任也是成员之一。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小组成员需要对儿科护理中的隐患风险进行分析。主要从以往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中去探查,也可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本科室的护理情况,查明原因,寻找护理风险较高部分,具有针对性去进行防控[1]。具体包括患儿输液治疗中,护理操作问题的存在、患儿在医院磕碰事件的发生等。在风险防范护理中,针对患儿的病情情况,护士要全面的了解。不同疾病患儿,其临床护理干预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应注重其针对性。另外,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护理方法应用的目的与意义,获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存在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用药期间,遵医嘱正确给药,并将用药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在患儿饮食方面,可给予家属相关指导,保证患儿饮食均衡,营养充足。除此之外,针对护理书写、护理操作的实施,分别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减少出错率。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指标的比较,对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2.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

投诉事件

操作误差

医患纠纷

记录差错

总发生率

观察组(n=29)

0

0

1

0

1(3.45)

对照组(n=29)

2

1

2

2

7(24.14)

X2





13.256

P值





<0.05

2.2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6.52±1.52d、11.52±1.52d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在医院患者护理中,与成年人相比较,患儿的临床护理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与患儿配合力度差、过于吵闹有关。基于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应首先确保患儿的安全,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在全面了解患儿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确保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除此之外,基于患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需要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从护理监督体系的完善、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的建立以及患儿家属的安全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在强化护理管理的同时,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指数,促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2]

本次研究中,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下,针对儿科护理中的隐患风险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并在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加强了护理风险的防范,护理风险防控要点十分明确,各项基础护理管理得到加强,故护理效果更好。由研究结果可知,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强化护理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纯,郭惠芳,邱园新.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其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7):35-38.

[2]王姣.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2):116-117.


作者简介:张梦瑶()1989-01)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新乡市;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