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的临床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的临床价值探究

祝新宇 高晓燕通讯作者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 重庆市 405200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常规组满意度68.57%比较,观察组91.43%明显更高(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

引言

内科病症种类繁多,存在急危重症患者,为医院重要科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生活压力增高,内科患者逐渐增多,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内科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尽量缓解其不良心理,以利于预后。研究显示,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根据患者自身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本研究将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并探究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2019年8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常规组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2.16±4.23岁;男20例,女15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0.67年;肾脏疾病5例,呼吸道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2例,其他疾病8例。观察组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1.78±4.15岁;男18例,女17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1±0.71年;肾脏疾病4例,呼吸道疾病12例,心血管疾病10例,其他疾病9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及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内科疾病且在内科接受治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患者意识清楚,交流方便。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或有精神异常史患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本次研究内容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护理人员积极接待患者,病室内保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期通风消毒,危重患者应严格实行护理要求,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做好健康宣教,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2]。①健康教育: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内科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加之患者对疾病情况了解不足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易引发不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等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护理情况、治疗措施等,以知识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进行宣教,或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讲解治疗步骤,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其认知程度及治疗依从性。②心理暗示:患者经常在治疗过程中将疾病严重程度夸大,存在抑郁、不安、恐惧及焦虑等情况,需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及鼓励,以提升其治疗信心。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以便及时了解其情绪变化,通过给予一定的心理暗示指导,使其提升治疗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心理暗示也可通过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缓解其不良情绪,放松身心。还可为患者提供喜欢的书籍使其从中放松自我,寻找快乐。③合理沟通:护理人员需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与患者加强沟通,要注意在沟通过程中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言温柔,面对患者时应有耐心及爱心,使其感受到舒适及关怀。应注意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以便了解其内心需求,及时为其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获取患者信任,使其保持愉快的心理,放松身心,感受到温暖与关心,并积极接受治疗。也可通过握手及眼神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为患者及时解疑。需要以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与患者沟通,要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理变化并采取措施稳定其情绪。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苦闷,充分尊重患者,使其感受到呵护与关心,能够放松身心并配合治疗。④个体化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及精神情况,详细分析其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发生负面情绪的原因,以及时消除不利因素。要明确了解引起不良情绪的隐秘性因素,给予适当的预见性护理,重视患者内心诉求及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解决措施。若患者情绪较为稳定,应以引导为主,加强健康教育,详细了解自身病情,并积极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与常规组满意度68.57%比较,观察组的91.43%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内科疾病复杂多样,护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操作及护理水平,以便将护理工作更好完成。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及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患者护理质量,且与患者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内科护理工作时需加强护理干预,针对重复性较强、细节性较多的工作,应给予针对性处理,否则会提升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内科患者护理效果,作用显著。故本研究将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中,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满意度68.57%比较,观察组91.43%明显更高;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提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4结论

综上所述,个体化心理护理用于内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玲.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53-254.

[2]余艳蓉,卢冠铭,张鹃妃,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1):197+199.

[3]刘景霞.内科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