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创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

马永庆

西宁市教育局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

摘要:教学管理并不单单是学校与学科教师的事,而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都参与其中,切实服务于教学中心的全员性教学研究与管理。毕竟,教育的职能不仅是要将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还需要着眼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使其成为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综合人才。因此,本文从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的角度,基于教育观念创新,详谈如何让学校与教师打破教育思维定势,使用新颖的教学管理手段,坚持创新教育,重视精细管理。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管理;课程改革;教学制度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该如何迎接新的教育改革发展挑战?毫无疑问,就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与时俱进的着眼教育观念转变,重视教育改革实践。以“创新”为核心,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弊端,走以学科渗透为要,实践训练为辅的并行道路,积极挖掘适宜教育元素。最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将其深入贯彻在教学活动,实效提高教育质量。

一、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

受应试教育思维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多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既定的教材教学进度规划,按照教学大纲将教材知识“填鸭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在此过程就成为“被动学习者”,部分教师也经常成为受条条框框隐性束缚的“刻板教学者”,教活动设计照本宣科,过分严谨[1]。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是要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念,以此教育观念要求学校、教师等逐步克服思维定势,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强调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育空间、教育资源等方面逐层拓展[2]。如此一来,在这一教育观念改革视域下推动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开展,便能在不脱离实际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立足实情找准位置,针对研究、制订各级学校教学管理方案。既体现出我省的教育改革发展本土化,又一定程度瞄准教育发展国际化,在开放性大趋势中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二、树立新时期教育教学质量观

教育部关于加强各级学校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陆续提出后,明确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新时代综合人才”,而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完善与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牢固树立“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根本观念[3]。为此,要想做好教育观念创新,从而加强教学管理质量,教育部门就需要对教育教学质量观重新认识,依据现今的时代发展变化,多元结合的深入环境变通思考,与时俱进。不然,如若相关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改革到位,学校却还在使用一些滞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那即使学生学习素养较好,也难以在教学管理实施中,真正意义上的激起兴趣,自主学习,教学质量提升自然难以保证。所以,在新时代,教育部必须以动态的教育质量观,既考察学校外部教育环境与人才需求变化,也考察学校的教育定位、课程设置、教与学过程等,以此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使用即时的、辩证的态度看待教育教学改革,重新树立好正确教育质量观。

三、强化课程改革观念

推进各级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需要教育部牵头,先行探索并制定适宜的教育改革方案,还需要在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上,由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学科教师参与其中,以携手合作的形式,与教育部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细化探究课程改革需要,树立课程改革的正确观念。而后,再将拓展课本、开设第二课堂等创新教学形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视作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逐步落实[4]。毕竟,课程结构调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是直接的,如果学科教师在相关改革意见的指引下,正确使用好创新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自然能呈现螺旋向上趋势,且反哺教育部后续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完善,为教育部相关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育信息反馈,形成高效发展循环。一位从事教育学研究多年的学者就曾说过“实效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必定会对课程改革投以关注,从课程设置的本质入手,着眼相应教学改革。未能对课程主渠道投以关注的教育工作者,就还未正式走上正确教学管理之路。”鉴于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开展中,必然要强化课程改革观念,提升自身对课程设置的认知水平,实效着眼教学管理加强。

四、创新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

在复杂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中,学科教师要想有方向、有目标的有序做好教学管理实施,就必须要有章可循、有矩可依。为此,以“破旧立新”为导向,教育部门需要针对各级学校真实情况,进一步规范其教学制度,制订动静结合的教学管理策略,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改革秩序,创建和谐、统一、平等的教育工作者工作环境[5]。在静态方面,就是使用“不说话”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校、教师在制定课程安排时,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不占课、不“送”课,将一些易于被忽略的非文化课程,如体育、美术、劳动等同等重视,不受挤占。直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偏科问题。同时,严格执行“不说话”制度,对教师的各项细化工作内容都重新进行明确规范,如信息化备课形式、作业批改形式拓展等具体要求。在动态方面,则主要是要求学校从“听、评、谈”等方面加强对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如定期安排观摩性听课,旨在锤炼优秀教师,实行“三点式”评课制度,多为教师提供他评点拨,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效率,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优化。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需求的引导学校加大硬件软件投资力度,确保现代化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教学管理更加多元。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效评价常规工作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着眼加强学校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学校将教学常规做好,将过程抓实,将细节完善。为此,根据已有的各级学校实际教学成果与教学改革困境,教育部通过创新对常规教学工作的教学评价优化,做好相应的倾斜政策与奖惩制定,对于表现尤为突出的学校或者教育工作者个人进行评优,抑或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细化,教育观念革新到位的学校或者教育工作者进行优先考虑。如,为了能客观、公平的系统化评价各级学校与教师,教育部门便采用调讲问答、优质课评等方式,切实注重实际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扎进真实的课堂呈现,效在课上,杜绝一些学校临时应付现象,让学校管理者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清醒,在教学管理常规工作评价中,紧跟时代步伐齐头并进。最终,准确掌握学校、教师实际优缺,增强学校间教育教学改革的隐性竞争,明确体现教育观念全面革新,实现教学管理实效完善,为不断提高各级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其他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取长补短。

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要想顺应人才培养标准变化,培养出新时期全面优质人才。教育部必须发挥自身组织管理作用,于出台一系列进一步加强各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意见文件后,在开放的教育观下,依托对教育系统从宏观教育规划到微观教育改革的改革落实,切实关注创新教育渗透,从教育观念、管理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逐步实现“创新改革”,以此使人才培养实效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燕君.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研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37-39.

[2]赵梅,常伟东. 新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探索[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0):15-16.

[3]侯清礼. 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管理效率[J]. 智库时代,2020,(07):196-197.

[4]隋文家. 论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3):168-169+171.

[5]陈庆新. 新思维模式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