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改进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改进策略

唐薇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禧幼儿园

摘 要:当前我国很多的家长都寄希望于幼托机构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幼小衔接不当的问题,促使幼儿顺利的从幼儿园过度到小学阶段,因此,本文以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改进策略为论文题目,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以一名一年级新生进入小学后一年的学习生活为例,追溯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误区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幼小衔接;家庭教育



一、一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片段

为了深入研究课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随机选取了一名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以下学生姓名简称小A),通过小A家长和老师的叙述了解小A日常生活片段,小A一天的生活从早上七点起床开始,以下是小A一天的作息情况:

7:00-7:50起床、洗漱、吃早餐,家长为小A设定的起床时间七点,但是小A经常会磨蹭到七点半才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起床洗漱。

8:00-16:30上学,小A在学校里的表现,在课堂纪律方面,据了解小A还不能适应一年级的课时要求,在课堂上,小A坐不住,总是想往外跑,对老师讲课的内容总是感觉漫不经心,小动作特别多,有些知识内容是家长提前灌输给小A的,小A在教学课堂上经常以认识的知识打断老师的讲课,影响课堂秩序。

16:30-18:00返家并完成家庭作业,小A放学回家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命令的语气要求家长为他准备吃的,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带着不情不愿的心情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但是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边玩边写,完成作业的速度很慢,直到晚上20:00才勉强将作业写完。

20:30-21:00洗漱睡觉,小A在完成作业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整理自己的作业,将作业一推就去接着看电视了,直至晚上21:30分才洗漱后上床睡觉结束了一天的生活。

从以上内容可以直接体现出,当前小A不论是在家庭环境中还是在学校里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深入考量现阶段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不能忽视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有效衔接教育的效果。

二、一年前的家庭教育现状

笔者在对课题进行研究时得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幼小衔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笔者通过对小A一年前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首先,从家长教育方面看,家长对小A期望过高,进行所谓的“小学化”“超前教育”。小A家长说在孩子3岁时教加减法,现在5岁就开始教乘除法了。

最后,从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发方面分析,据小A 同学幼儿园的老师讲,小A同学的家长并不太注重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也不经常关注小A同学在幼儿园的表现,小A同学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还会经常跑去别的幼儿园班级里捣乱,幼儿园老师向小A同学的家长反映了很多遍,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和小A多沟通,因为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幼儿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但是幼儿园老师反映的情况往往会被小A的家长忽略,小A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里不听话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和家长没有多少关系。

三、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误区

(一)家长重知识轻能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重知识轻能力最主要的体现是在超前教育上,这里所说的超前教育是指家长在幼儿上小学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向幼儿灌输小学阶段的文化知识,而这种文化知识是超出幼儿认知能力范围的。就像前文中分析的小A同学的家长,他会提前自己在家里教给幼儿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知识,已达到家长想要达到提前学习的效果。小A同学的家长认为,提前给幼儿教授小学课本知识有利于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提前教一遍,老师再教一遍,使幼儿学习的更“扎实”。“超前教育”虽然在入小学之初能使幼儿感觉学习很轻松,但这种“轻松”却容易使幼儿形成不善于动脑、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习惯,容易产生自傲心理[1]。很显然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对,一味看重知识的灌输,忽略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是在老师帮助下才顺利度过的,幼儿园会规定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常规,幼教老师也会规范幼儿的生活习惯。幼儿进入小学后,不再有幼教老师的叮嘱,他们对严格的行为规范和作息时间均出现了适应困难的问题。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困难让很多小学生产生受挫感,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认为这些生活习惯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因此,部分家长对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家长对幼儿过度施压

现如今,家长对幼儿过度的施压主要体现在“报班”情况严重,很多家长盲目的让幼儿参与各种幼小衔接辅导班,无形中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幼儿教育市场空前“火爆”,出现了很多幼小衔接的辅导机构,这些机构目前是不受政府及教育部门管理的,因此,这些机构的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机构为了谋利,吸引家长为幼儿报班,夸大宣传,对于那些盲目的家长,看到其他家长给孩子报班,也跟着盲目报班,以求心理安慰或者能够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2]。所以,为孩子报幼小衔接辅导班也是现在诸多家长应对幼小衔接的策略之一。

四、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建议

(一)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应从思想上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明确在幼小衔接中的父母角色,以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有培养意识。家长要利用家庭教育特殊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习惯等。其次,家长要有引导意识。在家庭中的幼小衔接教育中,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引导幼儿的心理,使幼儿能够成为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比如,在幼儿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情绪问题时,家长要及时的引导幼儿去适应这种变化,让幼儿明白只有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才能成为个成功的人[3]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新生而言,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会让他们充满新鲜感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兴奋[4]。因此,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要让小学生产生非常乐于上小学,非常乐于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积极情绪。

比如,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在接学生放学时可以询问一些在校园里发生的趣闻趣事,和小学生聊一些对于一些其他同学的认识,和那个同学关系比较好等诸如此类的话题,转移小学生对长时间坐在课堂上学习的疲累感,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养和家长分享自己所见所闻和自己内心想法的习惯,这种习惯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5]

(三)正确地看待社会辅导机构

面对社会上琳琅满目的幼小衔接辅导班,家长们要理性看待,盲从选择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研究认为,对于那些对教育无从下手的家长,与其花钱去报班,倒不如专心研究一下一年级新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等发展规律,真正的了解一年级新生,才会明白一年级新生在这一阶段真正需要什么,毕竟教育问题并不是花多少钱能解决的事情。当然,要申明一点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校外幼小衔接辅导班的水平都低,不排除有教育理念及教育质量都比较好的辅导班;也不是所有的一年级新生都没有必要报班,因为那些存在较严重学习、生活问题的一年级新生和由于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接受不到健全家庭教育的一年级新生是非常需要这些社会性机构的帮助的[6]。总之,家长不管选择何种教育方式,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忌盲从跟风。


参考文献

[1]许立鲲.幼小衔接入学适应的父母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廖颖.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3]赵宜君.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7-18.

[4]刘长青.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123-124.

[5]赵炎朋,黄茜.幼儿园、小学和家庭幼小衔接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5+7.

[6]马睿.家长眼中的幼小衔接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24-125.

[7]马志伟.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