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

陈晓伟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0

摘要:我国的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这个关键时刻,要密切注意工程质量,积极解决各种建筑问题。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通常是带状结构,因此主管道结构之间的固定不同,施工技术由于其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在许多项目中非常受欢迎。对于建筑公司,确保施工质量对所有工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减少后浇带施工中常见的缺陷并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性是每个工程师都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和建筑特点,建立全面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严格执行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标准,遵守国家相关律法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引言

作为一种典型的防裂缝措施,后浇带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收缩状态,其自身的膨胀难以避免。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裂缝,势必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效果。为了达到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常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对墙体和横梁进行加固,并预留出一定的施工裂缝。总的来说,后浇带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可以按照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施工;和其他连接的部分相比较,后浇带的强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在模板的消耗上,一定要避免出现新老混凝土因时间不同而造成的裂缝。为了消除钢筋混凝土变形的影响,务必要结合温差大小做出适当的变形调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变形缝的设置会引发双柱、双墙等部位的裂缝,甚至会给建筑物的整体平面布局带来影响。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述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依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墙体、基础底板和梁体等位置暂时分开,预留出临时施工的缝隙,然后设定有效的时间,等到建筑物水化反应结束或沉降量趋于稳定后,利用调配好的高一级别混凝土浆料填补预先留出来的缝隙的一种施工技术,称为后浇带施工技术。

2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主要类型

施工后的后浇带主要用于防止建筑裂缝和解决沉降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后浇带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高层主体建筑基础设计是集成的,要求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将两者分开,以减轻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施工;混凝土原料很多,在初始凝固或最终凝固时容易发生收缩和开裂,并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震性和耐火性有很大影响,应安装后浇带以减轻此问题。由于温度差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不均匀和开裂,因此,在与上述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注入可确保混凝土的最终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3.1后浇带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后浇带施工准备阶段,必须重视模板设计工作,尤其是模板预设环节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中施工图纸的内容,保证模板制作、使用等满足相关条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完成模板预设,确保钢丝网直径、尺寸等保持一致,且网格均匀,避免存在质量缺陷。对模板预设强度以及稳定性等确认后,方可进后续施工,才能切实保证后浇带质量。

3.2模板预设施工

后浇带施工通常需要借助于模板进行,在模板预设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以施工图纸为依据。浇筑前,保证钢丝网的参数、规格等具有统一性,切勿出现粗细不一、直径不一等问题。施工企业还需要针对模板物理性能进行检验,保证其能够符合后浇带施工质量需求。对于体积较大的后浇带结构,需要在钢筋位置安装支撑体系,封堵模板两侧位置,避免出现漏浆问题。此外,模板预设中,若设计方案中需要为后浇带增加垫层,则需要对具体施工位置进行物理增高,做好相应的防水处理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影响后浇带整体施工质量。

3.3对后浇带垂直缝的有效控制

对于后浇带垂直缝施工,需要利用钢钎振捣提升混凝土紧实度。实际施工中,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按照施工检验标准,保证垂直缝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温度控制方面,需要结合后浇带和原混凝土结构实际情况,理清混凝土浇筑工序。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在10℃左右,对混凝土收缩、膨胀加以控制。科学控制后浇带施工时间,避免后浇带混凝土发生干裂等质量问题。

4沉降后浇带现场施工工艺的优化

4.1 留设后浇带时考虑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优化

为了节约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应该在模板上进行断开设置,可以将混凝土条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出现断裂的部位,在选择混凝土条时应该对混凝土条的宽度进行要求,最好选择与保护层厚度相等的混凝土条作为材料,除此之外,混凝土条应该带企口,并且要与结构混凝土的标号保持一致。这可以提高后浇带结构的抗渗性能,不仅可以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还可以减短工期,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4.2后浇带的平面布置

在对后浇带进行平面布置时,应该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布置原则,要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例如在设计地下室时可以将后浇带设计在出现形体变化的部位。除此之外,在设置后浇带之前,应该设计合理的后浇带间距,矩形建筑的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5m左右。后浇带宽度的设计也应该满足施工的要求,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合理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将宽度设计在800m左右。

4.3后浇带的钢筋处理

对后浇带进行合理化的钢筋处理非常重要,在对钢筋进行处理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后浇带梁板的受力钢筋应该保持断开的状态,筏板基础的受力钢筋应该保证贯通的状态;(2)对受力的主要钢筋应该进行焊接,一般情况下,要对后浇带加筋进行限制,加筋应该在原配筋率的30%以下;(3)在对钢筋进行绑扎时,要加大对两侧的混凝土马凳的用量,以此保证钢筋的要求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4.4科学选择混凝土的材料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首先应注意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这是其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在具体选择混凝土材料时,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切勿选择具有弹性,或者是能够收缩的原材料,因为具有弹性或收缩性的施工原材料会影响到施工缝的强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后浇带施工技术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搅拌站可以在调配搅拌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确保能把混凝土均匀配置。此外,混凝土其它材料的配置比例,也必须严格根据其标准限值,如水泥的规格、骨料机的级配等,并选择合适的比例进行配制。在配置过程中,还应设置几种不同的比例,一一调配出来进行一系列科学的对比检验,从中选择最优的配合比,以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

结束语

总之,在住宅建设项目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浇筑过程的检查到浇筑后各种重要工艺参数的制定。浇筑区的建设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准备。在细节方面,应注意支撑模板技术和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技术,以确保在房屋建筑项目中安全使用后浇带技术。

参考文献

[1]戴必峰.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农家参谋,2019(05):147.

[2]刘云.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54.

[3]陈旭东,余小飞.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76.

[4]孙磊.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191-192.

[5]高如霞.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