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李元鸿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武新单采血浆站 湖北 监利 433300 )

摘要:目的 讨论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实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病患。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右侧髂骨治疗措施,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相匹配的ROI-C手术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选择相匹配的ROI-C实行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效果;手术治疗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间断性的眩晕,由于患者的颈枕部位出现急性,或是慢性的损伤,从而致使其动脉无法供血,长时间下发生了病变[1]。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的措施较多,手术治疗是其中的一种,具有较好的疗效[2]。所以,此次研究探讨肝胆管结石患者,选用相匹配的ROI-C手术治疗措施,对比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实验病患,作为实验病患。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对照组实验病患:40例,其年龄:21岁-75岁,均值为:(46.03±4.51)岁,18例为女病患,22例为男病患。

研究组实验病患:40例,其年龄:25岁-76岁,其均值:(46.28±4.73)岁,19例为女病患,21例为男病患。

研究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上组间数据,数据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个试验组均选择在患者的颈前右侧,实行横切口,将其依次暴露至责任椎间隙,确认其病变的椎间盘的位置之后,将责任节段前纵韧带切开,并应用Caspar撑开器,将责任椎间隙至正常椎间隙高度撑开,针对其病变椎间盘及椎体后骨赘,实施咬除操作,随后将上下的软骨终板进行刮除,将纵韧带切除之后,实施相应的减压操作,并将其硬膜恢复。对照组人员,在这个基础之上,实行右侧髂骨治疗措施,选择患者的右侧髂骨,实施修正之后,将其髂骨块及融合椎间隙取下,并通过植骨器实行植骨,随后应用相应的钛板实施固定操作。

研究组人员则在前期手术基础上,实行相匹配的ROI- C治疗措施。通过限制性的打击器,将双固定嵌片打入患者的上下椎体之间,在其透视下仔细观察,并确认其固定效果,在确认固定良好之后,实施相应的冲洗工作,将引流管放置,并将切口关闭。注意患者在手术后的五个星期内,需佩戴颈托,两组试验组患者由同一组医疗人员实施手术操作。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总有效率:划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经检查恢复正常,且生活能够自理,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提升)、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经检查得到有效改善,且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得到一定的提升)、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伤口感染、吞咽不适等。

1.4数据处理

统计数据,其计量值由`X±S表示,通过t检验,%表示,X2检验。行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P<0.05为准,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统计学差异实施比较。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数据表示,实施治疗之后,研究组病患(92.5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患(60.00%),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总有效率比对[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n=40)

10(25.00)

14(35.00)

16(40.00)

24(60.00)

研究组(n=40)

17(42.50)

20(50.00)

3(7.50)

37(92.50)

卡方




11.665

p




0.00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施治疗之后,研究组病患(7.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患(25.00%),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值=4.501,p=0.03)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大,致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生活质量随之大大下降[3]。在临床上治疗措施较多,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与选择右侧髂骨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相比,ROI-C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固定效果更好,该措施主要是通过结合椎间支撑及固定,其在简单的操作下,能够进一步避免以往钛板的应用,同时将椎体前缘软组织的扩大、剥离等情况,进一步减少。实施操作的时候,不需应用患者自身的髂骨,这样手术暴露的视野相对更小,更便于医师实施手术操作,进一步减少术中患者的流血量,并有效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降低其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而言,ROI-C措施更加稳定,对于机体内的软组织,并不具有机械性的压迫,其治疗效果更好,也相对更加安全。

总结以上可以得出,数据表示,实施治疗之后,研究组病患(92.5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患(60.00%),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7.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患(25.00%),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ROI-C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措施较实行右侧髂骨手术措施,其优越性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创,吴斌,郑启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41(6):342-346. 

  2. 于留钱,刘杰,李坚, 等.不同入路方式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20,55(2):181-184. 

  3. 邓哲,吴建明,邹明, 等.片状超声骨刀头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5):480-482.

作者简介:李元鸿(1970.8-),男,汉族,湖北荆州市监利市,大专,主治医师,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