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十年用心守望,不忘初心以爱呵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指南》十年用心守望,不忘初心以爱呵护

陈玉忱

新店镇幼儿园 江苏省南通市 226432

摘要: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十年前,我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幼儿多置身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牵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我的教育观念随之转变——幼儿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是守望者,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空间、时间、材料,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真正地把学习“主宰权”还给幼儿。

关键词:尊重;自主;观察;全面;兴趣

2012年,刚满25岁的我更关注如何设计出好的教案,如何应对活动中的重难点,如何将提问变得更有效和更具反思能力……总之,我都是在学习与研究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行为。我偏颇的认为老师就是教育的主体,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活动主题和内容是老师预设的,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集体、区域和户外活动。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正式颁布,为学前教育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帮助我们实现科学保教提供着行动指南和发展方向。

一、自主游戏,纷繁创意

《指南》提出,相比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游戏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幼儿经常在游戏中产生意料之外的难题。而遇到难题,他们才会在游戏中想办法去解决。我茅塞顿开,那就给足幼儿创意的空间吧。“玩沙玩水”时间,我不再圈圈框框,留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挖沙坑时,幼儿自主拿来了娃娃家的厨具,准备玩做饭游戏;堆沙子时幼儿拿来塑料管玩具,穿进沙堆中,沙堆下再灌入一些水作为“长江”,他们说是在建“苏通大桥”,幼儿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创意非凡。幼儿的回答不断颠覆我的想象,没有我们的控制就去除了思维定势,幼儿便可无拘无束,做自己喜欢做的,玩自己爱玩的,大胆发挥想象与创意力,他们找到了快乐,我也随之见识了游戏的真正魅力。提供给孩子们的广告纸很快被拿光了,幼儿四散跑开,有的卷成一根棒子当厨房铲子“炒菜”、有的将纸叠成“厨师帽”,有的把广告纸铺在沙堆旁当野餐垫、有的拿着纸折小船,浮在“苏通大桥”下面的“长江”上……活动中,我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主动权与支配权,他们利用沙水材料的极强可塑性和其他低结构材料相互组合,感受自主游戏的快乐,延伸出环环相扣的游戏情节,幼儿的思维无限拓展,产生的合作行为让他们有了社会交往的意识,遇到问题不放弃而是想方设法解决,这是我们预设的游戏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可见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也许,这正体现了《指南》中用心良苦赋予的一点初衷。

二、勤于观察,良多启发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指南》的学习也给予我莫大的帮助,让我学习怎样关注每一位幼儿,关注个体发展速度和方式的异同,并学会观察幼儿,发现其闪光点并作鼓励,呵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曾几何时偶尔与幼儿的一次户外活动,让我深刻理解《指南》中: “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的。”这其中的深刻涵义。户外活动中,多数幼儿在拍球,只有甜甜拿着球东看西望却不动,当她发现我在看她,她立马低下头,用手摸着球,时不时再偷看再低头,这源于她的性格相对内向。鉴于该幼儿悄然而生的自尊心,我对着甜甜微笑与点头,再上下挥动我的手臂,示意她拍一拍球,鼓励甜甜进行尝试。然后有意避开她的目光并看向其他幼儿,让她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与此同时用余光捕捉她,观察她的动作。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甜甜对练习拍球兴趣不大。根据甜甜的情况,我再次翻阅《指南》:“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据此,我不再刻意追求甜甜的拍球数量,尝试引入情境游戏并创编了拍球“秘籍”(儿歌):“小皮球太调皮,拍得重它就‘跳’太高,轻轻拍下去,让它‘亲亲’小手心。”以帮助甜甜对排球这项运动产生初步的兴趣。随之,甜甜觉得拍球变得有趣,无形中掌握了手部拍球的力道,成功感使她增加了拍球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感受与皮球做游戏的其乐无穷。

三、以点促面,全面发展

学习《指南》使我明确了——运动不仅是为了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更可以通过运动活动的创设拓展幼儿的社交能力、规则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等,对幼儿各方面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一个方面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观助我重新审视一日活动是否符合教育的科学性。如 “运动节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曾是重复又枯燥到的训练,幼儿只能一味地进行训练与比赛,而不去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兴趣爱好,此类活动到底是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还是迎合了成人的视角?以《指南》提到的“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那么是否可以将“运动”作为“支点”来“撬动”幼儿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呢?当我们把“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的最终目的,那么追求的课程价值就会更加清晰,课程的内容也就更加明确了。经过多方研讨,以运动为主线,将语言、社交、设计等为元素融入课程,根据各阶段幼儿年龄特点分别实施——小班时,聚焦幼儿的懵懂兴趣点,使幼儿参与其中,赋予初步的感受与体验;中班时,针对幼儿已有的,对于运动节的初步认识,让他们自主选择运动、设计队服、队徽、队形、口号等;大班时以“项目我设计,赛程我参与”为主线,幼儿可以是运动员,也可以是服务生、宣传员、裁判员等。自己绘制运动服、制作啦啦队道具、绘制邀请卡、划分比赛场地、充当裁判,做好活动的宣传、进行颁奖工作,而创意来源于幼儿对于体育赛事的兴趣:通过阅读绘本、查阅网络与相互讨论中获得的灵感。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认识到“以点概面”激发 “全面发展”的课程是值得尝试的。

四、始于兴趣,诸多收获

苏格拉底说:“智慧始于好奇。”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而且《指南》要求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因此我们围绕幼儿所好奇的与感兴趣的地方生成了幼儿自主课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与好奇。如:大班幼儿自主生成的环创海报课程“孩子成长的一亩园”,源于幼儿对于“如何布置墙面主题海报”、“升班后对于自己、同伴、老师以及环境等诸多变化的好奇”面对这些疑问,幼儿自己研究问题,可行吗?翻阅《指南》:“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其主观好奇心与自主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恰能助其在心态上做好升学准备,与此同时奠定面对未知社会充满好奇的积极心态。于是,幼儿分组研究,自然衍生出六个自然小组,而小组同伴间、组际间的相互合作、探究交流,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可求助书本、网络、同伴、家人等,此时的幼儿是采访者、记录者、研究者。我们默默观察、支持和研究,适时地扮演平行游戏者、提问者、协助者等,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时而叠加,逐渐与幼儿统一步调,共同成长。

过隙白驹,时光荏苒。转眼间,学习《指南》理论并历经十年实践,现在的我深深懂得,幼儿才是活动主人。而我们是守望者,为幼儿创设充分自由宽松的条件,用有爱的教育目光投向幼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去分享彼此的经验,在环境中便能开扩视野,增长知识,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陈玉忱(1987-03-23),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通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学前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