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观修复促进“收缩城市”区域更新——以“欧洲文化之都”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以景观修复促进“收缩城市”区域更新——以“欧洲文化之都”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项目为例

曾秋韵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30)


摘 要: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项目作为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艺术化形式唤醒大众对衰落社区景观的认识,同时开展片区发展公众征询以构建未来恢复或重现区域景观的共识基础,以此探索在收缩城市背景下,如何重构区域的社会意识、文化特色、地方认同,对我国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如何认识局部区域的城市收缩现象,引导其更新转型重塑活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洲文化之都;收缩城市;地区更新;艺术化的公众参与


“收缩城市”概念源自欧美,主要是指工业化及其引发的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快速增长逐步走向终结,部分发达国家出现城市收缩现象。中国在经历快速城镇化发展后,由于资本与人力向沿海地区集聚,从而也局部出现“收缩城市”地区,并开始引起业界重视[1]。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收缩城市”区域的识别、动因分析及初步策略研究等,缺少以恢复区域活力为导向的实践。本文选取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未来国内“收缩城市”地区的活力重塑提供路径参考。

1 2015年“欧洲文化之都”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概况

“欧洲文化之都”是欧盟自1985年以来的促进文化复兴的重要举措[2]。该活动于1985年由希腊文化部部长Melina Mercouri提出,希望能促进欧洲的团结,同时展示欧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形成共同的历史与价值观认同感。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每年授予一个或两个欧洲城市以“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享受称号的城市在这年间,有机会展示本地区文化亮点、文化遗产、文化活动等,吸引欧盟乃至全球范围的艺术家、文化机构、游客前来演出交流,从而实现了城市发展的提升、转型甚至全面复兴[3]。

维斯科维茨(捷克语:Výškovice;德语Wischkowitz)是位于德国与捷克边境的一个近乎废弃的乡村社区。它位于历史上捷克、德意志民族以及少数犹太人混居的苏台德地区,一直以来,文化、国籍、宗教、政治等多种因素对这个地区持续产生着强烈的影响:1989年起,本地区成为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与联邦德国的巴伐利亚州之间的边境地区。这里不仅仅有由于人口日渐减少而造成逐渐废弃景观带来的衰败感,更埋藏着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伤痕。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社区复兴项目被选为2015年捷克皮尔森地区的“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之一,主办方希望重新从“心灵”的角度去思考历史复杂地区中的“受伤的景观”,从而对其他有着同样历史、社会文化境遇的欧洲地区形成可借鉴的经验[4]。

616f664fad6bc_html_6f0e8893d5e0103a.jpg

图 1 Pilsen地区在欧洲的区位以及近年“欧洲文化之都”举办地

2 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历史与现状

占地约445公顷的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乡村社区的可记载历史始于1273年,它由附近维斯科维茨城堡的主人维斯科维茨创立,早期居民以德裔为主。1839年,该地区的人口为160人。二战后,更是有多达170个居民居住在33套房子内。二战结束后,该社区进入了持续衰败过程,1965年人口骤然减少为12人。1970年,除了二号农房之外所有的房子都被拆毁。1974年,这个社区被官方宣布关闭。

这个社区的故事只是边境上千千万万个社区的缩影,战前充满活力,如今却无生命的痕迹。目前除了留下来破败的二号农房以及一个教堂外,只能看到原有房屋的废墟,道路和果园的痕迹。牧场被租给了一个农业公司。为了与大型农业生产模式相匹配,农田的分割尺度非常大,大部分小尺度的元素例如果园、林荫道、池塘等都由于不再被使用而逐步从景观中消失。历史一旦过去并不会重来,因此需要对区域景观进行一种重新解读。

616f664fad6bc_html_57a3693cc4ddbd6b.jpg

图 2 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乡村社区现存教堂

3 设计重点

本项目的重点在于,如果社会或者部分公众希望重新恢复或者重现区域景观,需要来自公众的参与与法律支持。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讨论来作为前期工作,以明确:复兴过程中哪些价值需要被重新创造?对于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这些被废弃的村庄,它们未来的角色又是什么?

本项目作为对皮尔森地区“欧洲文化之都”项目的一部分,希望使用一种艺术性的表达形式,尽可能唤醒大众对衰落乡村景观的认识,向大众征询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未来发展的意见,形成未来恢复或重现区域景观的共识基础[5]。

4 开展过程

Burkhardt事务所赢得这个皮尔森地区“欧洲文化之都”的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项目之后,与捷克当地的艺术家合作,开展了名为“景观横幅装置——个人声音的公众表达”的公众参与项目,旨在在公众场所把个人意见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艺术化的表达。活动分成两个步骤开展,分别是收集展示意见以及意见的艺术化表达。

4.1 意见征集与展示

意见征集在现场活动开展前进行,这些横幅都被放置在中心城镇的广场或者主要步行道边上,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主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如果是你,会怎么对待像维斯科维茨(Wischkowitz)这样一个废弃的村庄?”公众可以在不同颜色的事先印制答案的横幅中进行选择,同时也可以在横幅的背后写上详细的想法。这些横幅将成为收集场所上重要的展示景观。

最终设定的三个答案包括:①“任其自由发展”,即村庄社区的衰落是不可回避的结果。②“积极保留”,即保留村庄社区现有的状态,避免被完全移平作为农业用途或者其他用途,充分保留历史的痕迹,适度恢复教堂、果园以及历史上的林荫道等。③“积极修复”,即强调对这个村庄社区进行全面复兴,强化原来的村庄社区在地区景观中的作用及地位,恢复这个村庄社区的功能使用,甚至是重建居民点。

616f664fad6bc_html_64ada51eb646a425.jpg

图 3 意见收集及展示活动示意

4.2 在地艺术化展示装置

从2015年5月到10月,将在维斯科维茨村庄社区进行公众意见场地展示活动,通过组织5月的开幕式以及7月的场地音乐会吸引更多参与者。

场地布置依托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景观进行路径规划,观众进入场地后,首先将看到现状唯一保留的农田、果园以及池塘景观,接下来将看到村庄残留的遗址,经过村庄中心以及教堂后,一条通向山边的小路把公众的视线引向布置在山地开阔空间中的横幅装置。在横幅装置周边,将有一系列已有的关于村庄发展的公众倡议介绍,公众们可以在新的横幅上进行意见表达,甚至参观场地后重新修改自己的意见,因此整个装置具有可拓展性。

616f664fad6bc_html_e1dbbd2cb1cb7a5a.jpg

图 4 场地意见艺术展示装置示意

5 结语

尽管该活动是一个意见征集活动,但它并不是一个投票活动,只是希望能够把现有的意见传达出来并使之成为一个可感知的艺术活动。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将留下公众影响的痕迹,尽管最终将由私人投资者决定这个地区的发展。通过创造一个与现有景观有所联系的视觉艺术,邀请周边的居民参与进来,同时也能够为公众讨论提供平台。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局部地区人口向城市转移,部分区域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社会与学界对“收缩城市”目前的讨论,多集中在对其物质层面的治理,或者搬迁,或者以新的功能代替之。维斯科维茨社区文化更新项目作为“欧洲文化之都”的一部分,并没有简单地给予收缩地区未来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着重从景观与文化联结的层面着手,尝试重新唤回公众对这些“受伤景观”的注意力,征集公众意见使之成为未来发展的讨论基础,并且使整个过程能够作为一项密切植根于当地景观的艺术活动,多层次地对社区的身份、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春阳,杨培峰. 中外收缩城市动因机制及表现特征比较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7(03):64-71.

[2] 方丹青,陈可石,陈楠.以文化大事件为触媒的城市再生模式初探--“欧洲文化之都”的实践和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2):101-107+120.

[3] 马晨吴炜,袁海琴,尹俊.文化引领复兴:“欧洲文化之都”的启示与正定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7(S2):216-221.

[4] Pilsen 2015 public benefit organization. Pilsen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15 Book One[R]2013.

[5] Lähdesmäki, T.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designation as an initiator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the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4, 22. Jg., Nr. 3, S. 48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