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润泽 静待花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以爱润泽 静待花开

高婷婷

沧州市运河区新世纪小学 061000


摘要: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要懂得去爱每一位学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科学管理学生;要抓住时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选出得力的班干部,当好老师的小助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浅谈;班主任;学生;教育;方法

班级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与班级建设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班级建设就是要营造这种爱的家园。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们能感受到爱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孩子们的身边,丰富他们的业余活动,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更多的展示自己,找到自己的班级一员的价值,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一、环境你设计,活动多参与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教室的环境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班级环境布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设计者。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责任感。

学生有了自己喜欢的环境,再有喜欢的活动,学生就会更喜爱这个教室,于是利用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活动。在活动课上,带着孩子做猜词游戏,词是在课文中选出来的,这样既能巩固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有时也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我是小小美食家”,通过和孩子们共同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特点,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一道菜,并把自己的菜,用最美的语言推荐给大家。在汇报时,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争先恐后的去向别人推荐自己的菜,这样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生活多关注,关怀不吝啬

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师生之间关系要和谐,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充满热枕、真诚的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因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年幼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怀。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呵护每位学生。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庄,父母大多数是农民,有些孩子来不及吃早饭,面对这种情况,我就买些小食品放在教室里,从此教室里又多了一个“早餐角”。早餐角的出现,让一些来不及或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吃早饭的同学就不用再忍到放学了。我离家比较远,中午不回家,遇到阴雨天,也有部分孩子不回家,我们就一起煮鸡蛋,煮方便面,孩子们也会把自己的午饭与我共享。后来我慢慢发现,只做到朋友关系还不够,老师还应该像父母一样去呵护孩子们。尤其是当学生渴望得到关注时,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化成父母的角色,让他们在老师这里同样也能得到自己需要得到的那份关怀,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不能吝啬这份关怀。

2016年的寒假,班上的一名同学因和爸爸去上班,不小心摔折了腿。寒假开学后仍然不能上学,面对这种情况,我利用中午放学休息的时间,去给孩子补课。一个多月来我没有间断过。3月份,孩子拄着双拐,由爸爸背着来到学校,见到这种情况,我想,学生到校后是有顾虑的,也许会担心自己的行动不方便会寂寞,也许会担心一些事自己不能自理。想到这,为了减少孩子的顾虑,既和他成为朋友的,还要扮演父母的角色。当时的教室在三楼,上学来的时候家长送来,放学的时候我把孩子背下去,这样就可以减少父母爬楼的疲惫,也能节省了时间。上体育课,我就带着孩子去校园的花亭坐着,找几个同学陪着,我们一起聊聊天,晒晒太阳。由于楼上没有厕所,课间去解手,我拿着瓶子带他去没人的屋。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对自己吝啬一些,但对学生的爱不能吝啬。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仅是在完成教学工作,更多的是感情的投入,做到用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孩子,爱他们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要超过爱自己的孩子。爱孩子就是教育,教育孩子也是爱的过程。

三、集体活动多,班级力量大

学生之间的友爱,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班级体的凝聚力就会增强。在班级里,开展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些传统节日的教育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班级凝聚力。

将班里的孩子分为三大组,分别为每一组的成员过一次集体的生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方面,端午节,我们一起包粽子;中秋节,我们一起烙月饼;腊八节,我们一起喝腊八粥;元宵节,我们一起吃元宵。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利用摄影、手抄报、PPT汇报、诗文朗诵等形式对自己家乡在传统节日方面的一些做法做了宣传和展示。孩子们在这种开放性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家乡节日的风俗,同时,最主要的是孩子们能够更深刻的意识到班级就是一个整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完整的集体不能缺任何一名同学,这也就让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班级担当。

班级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在教育改革中找准方向,才能给孩子们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孩子们在鲜活灵动的班级文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在育人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