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卢沉水墨语言的构成——以《机车大夫》、《清明》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3

探析卢沉水墨语言的构成——以《机车大夫》、《清明》为例

刘钟熙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20级研究生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卢沉深入研究西方艺术并将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在探索水墨画表现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艺术实践,其“水墨构成”理论更是为中国画基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卢沉对传统的革故鼎新、对真理的上下求索以及对艺术革新的热情,影响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机车大夫》和《清明》的作品解读来研究卢沉的水墨构成理念。并突出说明了其水墨构成对艺术家及现当代水墨作品的影响,肯定了卢沉的水墨构成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

关键词:卢沉;《机车大夫》;《清明》;水墨构成


一:卢沉的水墨画创作道路

(一):情节性主题绘画阶段

中国古代人物画常以文人、仕女、帝王将相为表现题材,多描绘古人的长袍大袖,线条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进入现代社会,桥梁大厦、游船汽车,人物衣着多变,如何使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的人物、建筑、交通工具以及工业社会的氛围,成了要面临的一大难题。1964 年卢沉的《机车大夫》(图 1-1)很好的解答了以上难题,这幅作品以一个间接的艺术视角表现了机车大夫送走修理好的机车后,工人面露欢欣地目送机车的情景,表现了工人阶级老中青三代人建设者朴实可亲的形象,是60年代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工业题材的代表作。情节性主题绘画创作的要求是主题要贴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肩负时代的审美使命。卢沉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构思及创作手法上明显仍受到苏式情节性主题绘画的影响,这与当时的审美习惯和环境息息相关。

(二):水墨现代化阶段

卢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对中国画创新和教育的反思,并在中央美院提出“中国画教学要从抄摹对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开设了很多有趣的课程,他希望学生将创作意识融入到教学中,融汇中西。提出“造型是感情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1] 的论点,指的是以写实主义为宗旨的中国画传统教学体系的劣势。

二:卢沉的水墨构成实践

卢沉把“构成”解释成美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就是“用抽象的几何形做有秩序的排列。”[2]“水墨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中提取笔墨元素;另一方面是指从西方包豪斯提取的形式与原理结构。总体理解“水墨构成”就是把构成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传统水墨当中去,并将传统的笔墨结构结合西方构成,丰富和发展中国画的形式语言。组合、变化、调和、平衡着画面构图,打破条条框框。最终目的是以西方现代思维打开思路,通过构成练习来培养创造意识。水墨构成实践不是完全推翻过去,另起炉灶。水墨构成恰是如此,将传统水墨中的笔墨语言概况、提炼、重新组合。不同于过去的皴、擦、点、染,而是将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等要素移到主要位置。对这些要素进行解构、重组,不再是画面的辅助角色,仅担任描摹对象的作用。水墨构成作为卢沉国画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环,是中国画教学新模式的开始,极具突破性。如何通过笔墨的方式把形式结构的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继徐悲鸿以来所倡导的一种中西融合的推进。将刻画形象加以改变,画面融入西画油彩般艳丽的颜色,画面的组合、拼贴,这些共同构成水墨画的新面貌。将西方的形式语境作为一个基础的训练课程,融入到中国画的系统教学中。卢沉所提出的的这一观点在当时颇具争议,甚至有人全盘否定他在后期做的中国画现代化探索。其实不然,探索、研究从来不只属于现当代,更不是只属于一个时代,它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卢沉开设的水墨构成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读画,也就是说对作品的形式进行分析,使用平面构成的方法;其次是通过读画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后再对画进行抽象的分析,将画面中的各要素分解开来,找出基本形,分析各类基本形的位置以及它的构成规律即组合和排列方式。记录标注出读画过程中的视觉感受和对画面的认知。水墨构成作业的布置一般以自选题多见,“水墨构成”的出发点是培养创造力,所以自选题相较于命题更自由。其中形式分析分为传统形式分析和现代西方形式分析,二者存在着差异,但原理是相同的。包括:变化协调、多样统一、对比调和、节奏韵律。[4] 水墨构成重在对水墨结构的提取,突破常规,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水墨的多样性展开再认识,并发展创造。

三:从《机车大夫》与《清明》中解读卢沉作品的水墨构成

卢沉早期的作品《机车大夫》(图1-1)的人物塑造方面以及空间关系的处理上与以往的主题绘画不同。在现代工人形象的塑造上,不同于描绘古人长袍大袖使用的飘逸的长线条,而是多使用劲道严谨的粗线条描绘硬挺的制服,点明了这个时代工人阶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再者细节的刻画也呼应着主题,画面中间身着白色制服的老师傅手中握着抹布,上衣口袋搁着记事本,老师傅身边围绕的中青年工人或掐腰手撑工具、或蹲地吸烟做休息状,还有工人师傅必需的大手套、佩戴的短檐帽都是我们心目中工人特有的形象。机车师傅或握拳、或叉腰站立,气势十足又从容不迫。还有背手的女师傅和探出身子的青年,丰富的动态给为画面增添活泼气氛。值得一提的是卢沉这一作品中已经显露出他对构成的偏爱,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卢沉在形式语言方面的尝试,分别表现在人物造型处理、画面背景的处理以及整幅画面的构图上。造型方面,用简单的几何形来塑造方正硬挺的工装制服。除却人物形象,画面中背景机车轮的圆形、车轨的矩形,长方形的车闸,这些几何图形构成,别样的构图以及直线与圆形的对比都显示出一种工业造型美,与错落有致、动态各不相同的主体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曲或直、线或面,画面分割,人物形象、丰富的姿态表情、以及机车开走留下的不规则状态的蒸汽相互映衬,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还有用色上,红黑、蓝白对比,更可以看出卢沉对构成的偏爱,也体现了卢沉在画面的形式构成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除《机车大夫》外,《清明》也是卢沉进行水墨构成实验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以中间撑伞的老汉形象为画面中主要的基本形,雨伞和汽车是画面中从属的基本形,不同人物的不同走向构成画面的一种动势,描绘出清明时节街头行人匆匆的场景。初春时节还带有丝丝寒意,画中人穿着厚实的大衣外套,几何化的造型概括出衣服的形状,以墨拓印,由近及远墨色渐淡,拉伸了画面的空间。拼贴组合出人物形态,带着不同的动势。中心撑伞的老人身着外套略显佝偻状,头顶的白帽点明了这是位回民老汉,他在春雨濛濛的时节走在街头,思念着故去的亲人。画面右下角的几位,或执伞或身着雨衣,或略微颔首朝向着西方,似注视着脚下的雨滴又似有着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哀思。远去的人或结伴或独行,步履匆匆,还有不知是停驻还是缓慢行驶汽车,与大大小小的人物,变化着、聚散着营造出画面动静相依的平衡。另外,点线面的结合平衡而自然,似乎清明街头就应该如此。不规则几何形拼贴的大衣,笔直的伞杆,圆形的车轮,还有作者的印章位置,大小几何形的主体相互对比,却丝毫不会偏颇,整个画面和谐自然。《清明》的超空间情景脱离了意识和理性的束缚,以淡墨为基调,勾染、拓印并施呈现出的图形激发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徜徉在幻想的美。这种超时空处理的手段的方法并非现代独有,自古有之,如汉画像石与画像砖,敦煌壁画等等。

616f8b966bd77_html_e5c69380a904e47c.jpg616f8b966bd77_html_5d9475ebcb6d3881.jpg

(图1-1 1964图片来源:网络) (图 1—2 清明 图片来源:网络)


四:水墨构成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和启示

(一):对当代画家的影响

卢沉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上。教学中因材施教、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改革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完善教学方法与本专业相结合,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其目在于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形式美感的感知力,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艺术想象,突破被动地模拟自然的造型观念和局限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卢沉致力于变革,寄希望于“变”来求得一条水墨现代化的道路,而在后期传统笔墨的回归更倾向于创作以生活题材为主以抒情达意,表达自我。田黎明作为卢沉的学生曾提到过“在跟随先生的日子里,先生的生活方式和通达的教学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5] “先生下笔落墨的那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性上的准确,先生的造型和笔墨给我们提示出:从对象里来发现属于心性中的结构和笔墨。”[7] 1984年的《碑林》(图1-3)是田黎明深入思考和探索当下艺术创作规律的开始,是他艺术创作者生涯的转折点。受卢沉先生的指导,将传统笔墨与造型结合,以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造型浑厚、极具力量感的兵马俑形象。画面的空间感以及略变形的人物造型带给观者极大视觉张力并营造出一种崇高浑厚的审美意境。

卢沉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指出“创造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前进的动力”,“不要沉溺于眼前的效果,忘记艺术的本质”。[6] 既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鼓励学生多做尝试、调整、变化。1987年王彦萍考入央美国画系,她的创作之路受卢沉水墨构成理念的影响颇深。王彦萍的屏风系列作品(图1-4)鲜明特点是对画面空间的分割,巧妙的将人物情景安排在错杂的空间中,色彩与线条构成的形式向我们传达了显隐之间的空灵境界。这种分割、透叠让人感觉到空间交错,是一种深层体验的表现,带有作者女性意识情感的表达。作为卢沉的学生,李洋自80年代以来,从中西融合探索新的艺术理念到传统的回归。将“写生作品化”,传统笔墨融入“意象色彩”,赋予写生以创作的品格。卢沉在指导学生时,乐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写意与写实,精神与形式之间的矛盾,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就可以带来视觉效果的丰富,语义表达的多变。卢沉的水墨构成,以抽象笔墨形式化解客观形象,脱离表面的表达,深入内心层面的剖析,成为当代许多艺术家在建构自身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目标和追求。卢沉对当代画家的影响多表现在思想上的引领,即当代艺术家需要吸收新的元素,创造新的审美风格。

616f8b966bd77_html_d686ae7e57463f0f.jpg616f8b966bd77_html_4baaa39189a4f5aa.jpg

(图1-3 图片来源:网络) (图1-4 王彦萍屏风系列作品(局部))

(二):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更专注于艺术家的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注重以艺术家以个人独特的眼光来审视、表现世界,表达个人感受。正是这种个人的观念的支配下,给我们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艺术表现的目的在于让别人体验与自己同样的情感,感染力。我们不能将绘画等同于“独立于心灵之外的” 物理对象,也不能将它等同于“存在于心灵之中的”想象对象。[8] 绘画居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由现实的对象构成,且还包含了意图、情感等。在卢沉的作品中,蕴含着他超脱物外的个性以及真挚朴实的情感。每一个形象,每一处题跋,每一抹颜色,都深藏真情。从写实主义情节性作品《机车大夫》到现代构成的《清明》再现了卢沉对民生的关注。卢沉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借由简化的几何化对象来表达自我,闪现着卢沉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品读与思考。卢沉的作品在追求表达自己独特感情时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二者的完美统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之下,艺术创造成为衡量一个画家是否优异的重要依据。徐悲鸿将中国画线条与西方素描结合;林风眠将西方野兽派绘画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周思聪人物画融合山水画笔墨和西方表现主义要素;蒋采萍岩彩画融入了日本画的元素;刘庆和水墨人物综合了工笔、写意和大卫·霍克尼的画面构成。

[9] 以中国水墨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融入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观念,进行重新整合、诠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近现代写意人物画家不同于古代写意人物画单一的构成模式,在构图时采取借鉴其他门类的构图方式,给人以别样的视觉感受。如方增先《说红书》中采用的“S”形的构图,分割空间、点线面的处理巧妙和谐。刘庆和的水墨人物画表现的是人们处于当下社会的一种心理状态,还原人物的精神、感觉。现代艺术家注重个人风格的探索,追求平面的装饰味;或是学习西方印象派,将光影运用于水墨中给人以朦胧美;还有借鉴后现代艺术,以抽象符号表达个人感受。卢沉他的为人、为艺、为师都彰显着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真情和坦诚。

结语

本文通过对卢沉艺术发展进程的描述、艺术理念的总结和“水墨构成”这一理论的分析,认为卢沉是二十世纪当代中国画大家,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观念在现代中国画创作、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后学者有着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水墨构成是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卢沉的艺术探索为中国画的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艺术上,卢沉是立足传统而又不失创造意识的画家,侧重研究如何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外来艺术的优势,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反映现实,创造有时代感的画面,拓展了中国画人物画的表现空间,并丰富了我国人物画的表达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国榛. 和而不同通则久-卢沉先生的艺术观与学术观[J].美术研究,2004.

[2]李江.几何化艺术形象[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3]王巍振.卢沉水墨画艺术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6.

[4]薛书琴.当代水墨人物画语言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杨帆.热情的沉思曲-论卢沉先生艺术的演进[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

[6]卢沉.风格的探索和中国画的现代化.美术研究[J].1981(2).

[7]田黎明.“在卢沉先生的画室里”《美术研究》2004年5月

[8]田黎明.“怀念卢沉老师”《中国书画》2010年2月

[9]刘曦林.“墨海中一枝青莲—卢沉及其水墨人物画略记”《荣宝斋》2010年5月


作者简介:

姓名:刘钟熙,出生:(199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清远人,所在院校: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班级:2020级在读研究生,学位:

硕士,专业:国画,研究方向:花鸟,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