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浅谈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培养

张佳文

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输入到社会公安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必须拥有正确良好的公共伦理精神。在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存在公共伦理精神淡化的现状,急需加强培养公共伦理精神,尤其在忠诚意识的培育、廉洁作风的养成、踏实求真的塑造,敢于担当的锤炼等等。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生;公共伦理;培养


在现今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冲击下,警察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自身忠诚度、诚信度、清廉度、宽容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这导致部分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也开始对未来警察职业价值不够认同,对警察职业的忠诚意识不够坚定,因此,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刻不容缓。

公共伦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社会公共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伦理精神,包括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行政伦理和社会公德等。培养公共伦理精神,是要人们在公共伦理的道德方面,根据要求进行自我反思、解剖和完善、提高,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公共伦理道德情操,达到较高的境界。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现状分析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反映出一直以来社会上都存在着贪污腐败、办事不透明、创新工作停滞不前的现象,公安队伍也不可避免。这些现象扭曲了人的本性,造成人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偏斜,败坏社会道德风气,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热情、创新和积极性。对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公共伦理精神淡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入警动机不明晰。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在调查中可以发现,报考公安类院校的原因是迫于父母压力、解决就业问题的人数占据36.02%,而因为热爱公安事业而立志从警的为63.98%。不仅从数据中,从平时与学生的交流谈心中,都可以发现现在公安院校中的学生入警动机已经不再是当初倡导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惩恶扬善,为自己从小立下的崇高的警察梦,更多的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解决就业问题。不从内心真正地坚定自己的从警目的,也就容易动摇,容易在学习中,乃至以后的工作中接受不住考验,淡化了公共伦理精神,酿成错误。

(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虽然市场经济容易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与上进心,但是社会飞速发展,金钱与物质容易侵蚀逐渐成型的大学生们的心智。他们容易追求商品的价值和品牌,滋生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重视个体利益,忽略群体利益,追逐物质利益,忽视人文精神,这与警察职业的“为人民服务”原则相悖,也违背学校高等教育的初衷。

(三)基层民警存在工作倦怠感。众所周知,警察职业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工作量大,在日复一日地工作、加班、值班中,从警初期的满腔豪情被消磨殆尽,从而表现为疲劳、消沉、焦躁、对工作没有热情,更有严重者想放弃警察的职业,这也造成了公安工作缺乏进取动力和创新意识,导致公安工作停滞不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与基层民警相处时期容易受其影响,从而对警察职业存在畏惧,对职业价值不够认同,对公安前途存在迷茫,对职业道德不够忠诚。

(四)传统伦理的缺失影响着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操守。现在的高校对基础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够重视,忽视道德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心,缺乏对人最基本的尊重和温暖的情感。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由于打牌争执杀害室友,2009年吉林某校郭力维由于觉得室友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杀害室友,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由于琐事对室友不满,投毒杀害室友……这么多真实地案件血淋淋地提醒着我们培养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已经刻不容缓。公安院校着力于学生的忠诚、奉献意识的教育,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来说更重视人文精神、群体利益等道德教育,但是部分公安院校大学生也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这对今后的公安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五)腐败问题严重。公安机关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廉洁自律是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因此,公安队伍要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但在全球化的态势下,先进的文化与封建腐朽思想相互碰撞,容易使人出现政治和道德上的迷茫,重视自身利益,知法犯法,以权谋私,偏离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主流。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来说,心智思想还处在逐渐定型的阶段,这时候应该坚定信仰,找准方向,崇尚清廉,反对腐败。

二、对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要求

(一)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以诚为本,诚者则正,正者则实。从古至今,诚信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不褪色,在当今社会上,提倡诚信却鲜有人完全做到。对大学生来说,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朋友之间相处的准则,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诚信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坚定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意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应该时时刻刻以民警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警务化管理下,忠诚文化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它贯穿着四年的学习生活,在高强度的反复强调下,预备警官们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专题讲座、撰写论文、知识竞赛等等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忠诚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提倡独立思考,勇于突破桎梏。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工作充满好奇心与激情,有了兴趣才能专注于学习,其次,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实践,敢于失败。实践出真理,纸上谈兵并不可取,在创新过程中坚持自己实验的结果,不盲目相信他人,不被失败打倒,方能得到成果。最后,不能满足于现状,进步永无止境,持续创新才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拥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在公安工作中脱颖而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宽容待人。宽容就是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纪伯伦曾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在公安工作中,工作生活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众、同事、家人,不可避免地会同他人有不一致的意见,在这些时候,就要冷静地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观点强加于别人。宽容是公共伦理精神中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为今后的公安工作打好基础,宽容待人。

(五)廉洁作风。要培养公共伦理精神,做好廉洁作风建设,为国家培养坚定信念的人才,争取实现社会的公正。对公安职业来说,廉洁是重中之重,宋代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民警察作为人民的公仆,必定要站在百姓的一边,倾听民意,关心民生,廉政教育也就必不可少。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中也要渗透有关方面,拉紧廉洁的弦,根植清正反腐于心中。

(六)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及学习负责的态度,是一种严格遵守事业道德的工作学习态度。首先,要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这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有了向往和追求才能让人们对工作充满激情。其次,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对职业存在敬重和热爱之心,对事业有执着的追求。第三,拥有愉悦的职业情感,高度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职业荣誉感等等,良好愉悦的情感能坚定从事这份职业的信心。对公安队伍来说,这些都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爱岗敬业、办事公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敬业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是发自内心的工作动力。公安院校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就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为今后的公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公共伦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存在于我们身边,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公安队伍作为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预防、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民警察必须拥有正确良好的公共伦理精神,而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预备警官,,公安院校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公共伦理精神,从各个方面上严格要求,树立他们诚实守信、

宽容待人、爱岗敬业、忠诚廉洁、敢于创新等精神,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鲍粤华. 大学生公共伦理与礼仪规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2):174-177.

[2]李贝尔. 弘扬忠诚文化 培育忠诚卫士——论忠诚文化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J]. 法制与社会,2009,(17):300-301.

[3]谭德礼. 当代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培养[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10-114.


姓名:张佳文;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浙江慈溪;出生年月日:1990年11月27日;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