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3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阿丽米热 ·吐尔德

克州人民医院 新疆 克州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由家属等护送入院,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为120接诊,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抢救成功率;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休克类型,是指机体因各种创伤引起低血容量,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常见病因有交通事故伤、机器损伤、坠落伤等,短期内血容量急剧下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早期及时的治疗十分重要[1]。除采取积极的治疗外,加强患者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护理可对临床治疗起积极促进作用,以往多采取常规护理,但总体效果欠佳,需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2]。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急诊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患者后续治疗创造宝贵时机[3]。基于此,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来院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0.36±8.14岁)和研究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23±8.36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由家属等护送入院,采取常规护理,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急诊科后,护理人员立即进行接诊,迅速完成建立静脉通道、采血、血液送检等操作,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待诊断明确后遵医嘱行补充血容量、止血、液体复苏等治疗,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需行手术治疗者提前做好术前准备;研究组为120接诊,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接诊与出诊。急诊科护理人员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电话后,迅速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确定呼救位置等,安排出诊,救护车迅速赶至事故现场,120出诊期间对家属通过电话实施院前急救指导。

1.2.2现场急救护理。120到达事故现场后,快速评估患者伤情,协助急诊医生进行急救,针对外出血患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采用止血带、敷料加压包扎等止血方法,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抬高约20~30°,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针对昏迷患者,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对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进行及时清理,避免误吸、窒息等发生,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治疗,加强患者的保温护理。

1.2.3转运和途中监护。按照患者原本体位,将患者轻搬至救护车,转运途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通知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向家属交代病情、转运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取得家属理解。

1.2.4院内救治护理。将患者转运至急诊科后,快速将其送至抢救室,迅速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液体复苏、预防感染等治疗,补液遵循以下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适当应用高渗盐水等,严格控制药物滴注速度,为患者留置导尿,对出入量进行记录,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变化,需行急诊手术治疗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做好会诊工作,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精神意识状态、尿量、尿比重等进行密切监测,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合理释放和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同时加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数据。并发症主要包括弥散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DIC

感染

ARDS

急性肾竭

合计(%)

对照组

40

36/40(90.00%)

1

2

1

2

6(15.00%)

研究组

40

40/40(100.00%)

0

1

0

0

1(2.50%)

χ2

-

4.211

-


-

-

3.914

P

-

0.040

-

-

-

-

0.048

3讨论

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综合症候群,常见类型有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等,创伤性休克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类患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于短期内急剧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具有进展迅速、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DIC、感染、ARDS、急性肾衰竭、MODS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救治和护理十分重要[4]。以往多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虽应用时间较长,但总体效果欠佳。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院前急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5]。院前急救可通过及时、迅速、有效的救治措施,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后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争取条件,院前急救是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了接诊与出诊(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现场急救护理(于现场对患者进行快速全面评估以及配合急救,给予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止血等救治)、转运和途中监护(正确、严格转运患者,并给予患者密切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院内救治护理(综合全面的院内救治护理进一步改善了预后)等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全面、综合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促使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急救护理干预是切实有效的,这主要与该护理方式更为及时、迅速、有效、全面等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潜乾, 罗丽珊, 胡展华,等.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8(24):181-183.

  2. 黄秀娜, 黄晓云. 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09):208-209.

  3. 扶婷婷. 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4):183-185.

  4. 麻怡婷.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00(A01):217-217.

  5. 练文娟, 李王安.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22):3751-3753.

  6. 陈金荣, 万黎. 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6(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