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冠心病PCI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 PCI治疗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晨

南通市中医院 ,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20年4 月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冠心病对人体危害较大,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即通过特制带气囊导管作用于狭窄管腔,从而达到扩张管腔的目的,促使血流得到有效改善。PCI 治疗中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0 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基于物理影像学、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无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 PCI 治疗 禁忌证;无交流、认知障碍;自愿参与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 35 例,女 15 例;年龄 32 ~68岁,平均(42.21±3.65)岁;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13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2 例,心肌梗死25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1 ~71 岁,平均(44.30±4.12)岁;疾病类型:稳定型心绞痛 15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17 例,心肌梗死 18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切口状态、明确饮食禁忌、进行口头宣教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建立循证小组 组长即科室护士长,负责组织小组工作,对小组成员护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召开小组工作会议,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循证护理程序,交流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经验,明确冠心病PCI患者护理工作重点及难点,结合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编制“ 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规范”,明确各护理岗位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操作,强调护理服务性。提出循证问题 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护理满意度,还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为此,必须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提高护理质量。 小组会议确定循证问题。护士长组织循证小组工作会议,结合以往护理工作,提出冠心病PCI护理问题。经小组讨论,投票表决,最终确定护理问题为“护理依从性低,生活质量较差” 。围绕该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形成原因,包括: 护患交流不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偏低;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业务水平有限;患者自护知识匮乏,自护能力偏低;患者家属照料不周,情感支持不到位。(2)面向患者展开调查。编制“ 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依从性自评表” 、“冠心病 PCI 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面向冠心病PCI患者展开调查,立足于患者视角,从护、患两方面明确护理依从性偏低、生活质量较差的原因。调查发现护理依从性偏低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护理配合意识弱、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有效引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监督不力、家属协同护理缺失;调查发现生活质量偏低原因主要有缺乏有效情绪疏导、健康宣教不到位、自护指导不足、膳食管理不力、运动指导缺失。循证支持 以“ 冠心病” 、“ PCI” 、“ 护理依从性” 、“ 生活质量”为关键词,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搜集有关 文献资料,整理出与循证问题相关的有力证据,确定合适的研究案例,了解其他研究人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支持证据搜集标准:研究与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相关;近3 年研究;研究所给出的护理措施内容详实、步骤明确;有研究数据作为支撑。循证观察及应用 通过循证支持搜集相关证据,结合护理经验,立足我院护理工作实况,提出下述措施:(1)开展护理培训。培训目的:增强护理主动性,提升护理规范性,实现护理创新。(4)实施情志护理。针对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急躁情绪进行积极调护。音乐舒情法:通过聆听舒缓、轻快音乐,营造闲适氛围, 以舒缓患者情绪;病患相互鼓励法:组织患者交流会,采取“ 好+坏”匹配原则,促使病情良好者与病情较差者进行积极交流,排除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评价指标 (1)护理依从性。护理依从性包括用药、遵医嘱、饮食、运动4 个方面,单方面分值为25 分,总分100 分, 总分≥ 90 分为依从性极好,总分≥ 80 分为依从性良好,总分≥ 70 分为依从性一般,总分 <70 分为依从性差。(2)生活质 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5 个方面,将得分按下列公式转化成标准积分:标准积分 =(该项目实际得分 -该项目最低得分)/(该项目最高得分 -该项目最低得分) × 100,评分越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由护理人员评价打分,并统计数据。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极好

良好

一般

对照组

50

9

11

13

17

观察组

50

12

15

18

5

U

2095

P值

0.036


讨 论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 。冠心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PCI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 PCI 治疗是借助经皮穿刺技术送入气囊导管,以扩张狭窄管腔,在治疗中有着良好表现。为确保治疗效果,还需保证冠心病 PCI 患者护理工作及时、到位,积极改进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循证护理基于科学证据开展护理工作,以保证护理有效性,改善治疗效果,在冠心病PCI患者护理中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本研究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循证支持证据,并据此开展护理工作,以改善冠心病PCI患者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循证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这主要是因循证护理实施下,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得以强化,护理态度得到改善,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护患配合度显著增大,同时,通过健康宣教促使患者认识到相关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以及护理配合的重要性,其在用药、遵医嘱、运动、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得到改善,护理依从性随之提高。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循证护理实施下,从患者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诸如制定运动计划(慢走、降压舒心操)、编制膳食配方(酸枣仁茶、香菇桃仁汤等)、实施情志调护(音乐舒情法等)等,促使患者躯体功能得到调节,梳理不良情绪,改善物质生活,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提高护理依从性,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7,23(23):165 -166.

[2] 谢颂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13 -114,117.

[3] 王小琳,罗仕兰,周世群.品管圈在控制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6,45(15):2109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