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控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3

急性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控护理

仇君

上海长征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防控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给予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防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以及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患者最终护理急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76.0%、32.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救治有效率较高,其结果达到了96.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8.0%,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急性胸痛患者患者提供防控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让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胸痛;心血管;防控护理


急性胸痛是指突发性的胸痛,严重的突发性胸痛可能会造成患者休克或者死亡。胸痛在急诊工作中常见,因为病因不同而表现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疼痛。对急性胸痛患者做出快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

这不仅对保证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有重要意义,在总体上对降低医疗费用、挽救患者生命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临床上面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时,严密的病情观察、高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院对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了防控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满足急性胸痛的相关诊断标准;思维正常、神志清晰;胸痛持续时间≥30 min;接受溶栓治疗。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14例、11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为(59.1±8.3)岁;发病到就医时间为3~7 h,平均为(4.8±0.4)h。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3例、12例;年龄为44~68岁,平均年龄(59.7±7.5)岁;发病到就医时间为3~6 h,平均为(4.1±0.7)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急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防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入急诊科后应当认真观察其表情,可以通过询问了解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皮肤损害或异常隆起,有无固定压痛点等,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将所有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临床医师。②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输入急救药物,必要的时候可以予以静脉留置针,若患者的血压过低或血液循环受阻,可以行深静脉穿刺。密切观察血液循环的变化。③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给予吸氧,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圆。④若患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和血型,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出血、寒战、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一有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滴注,并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患者清醒后可询问疼痛感有无缓解。⑤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多数患者及家属心理都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十分尊重患者,不论患者任何身份、地位均要予以专业、耐心的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最佳的状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促进疾病康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汉密顿量表进行评分判定,总分为100分,最终分数越高表明上述指标越差;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急救效果判定:护理急救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理状态保持良好,饮食恢复正常,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则表明护理救治显效;护理急救后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则表明护理救治有效;护理急救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无较大改善则表明护理救治无效。护理急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16fbbe5037d5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616fbbe5037d5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5

86.3±3.1

44.3±1.2

84.4±2.2

47.2±1.2

对照组

25

86.5±3.2

63.2±1.6

84.5±2.3

68.6±1.5

t


0.224

47.250

0.157

55.702

p


0.173

0.014

0.359

0.047

2.2 两组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最终护理急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76.0%、32.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救治有效率较高,其结果达到了96.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8.0%,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 观察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急救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

10

1

24(96.0)

2(8.0)

对照线

25

10

9

6

19(76.0)

8(32.0)

χ2





4.153

4.500

p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胸痛最常见的诱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病变和心包炎等心血管疾病。此外,胸膜炎、气胸、肺栓塞等疾病也会诱发急性胸痛,但由心血管疾病诱发胸痛的患者,其心脏和血管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作为心源性胸痛更容易诱发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该病发病比较突然,且病情比较危急,因此急性胸痛常会导致患者产生过度恐慌情绪,加之胸痛患者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需要良好的护理干预。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及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才能最大限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急救效果。

患者入院后,要立即根据患者的疾病表现及临床症状,结合既往病史对其病情进行判断评估,对病情高危的患者进行综合、全面的防控护理。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急救的同时,要给予所有患者心理护理以解除其思想负担、思想顾虑,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认真地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予以全面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以免误诊。其次,在各种胸痛中需要格外关注并迅速判断的是高危胸痛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和张力性气胸等,应当及时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判断出患者的疾病后,立即配合医师给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一般治疗的原则,例如在溶栓之前进行常规的检查等,又或者气胸和胸前积液患者一旦确定病情后,可立即在急诊室行胸腔穿刺引流气体、液体,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非器质性胸痛患者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关心他们,同时也要给予积极的治疗,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无论是对高危患者或非高危患者均当将心理护理放在首位,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才能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战胜疾病,促进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同对照组患者最终护理急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76.0%、32.0%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救治有效率较高,其结果达到了96.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8.0%,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

防控护理对急性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防控护理服务,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患者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让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玉霞,方慧冰,赵健敏.风险管控策略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应用效果[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06):516-519.

[2]冯丽,施辉,周婉婷,张玉侠.专科敏感指标在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9,40(06):697-699.

[3]向林军,肖涛,郭美英,张小红,张月娟.基于信息系统的急性胸痛患者分诊流程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5):25-28.

[4]沈俊,冯智灵,袁海花.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衔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3):36-39.

[5]叶景华.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案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