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辟谷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论辟谷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调理

李逸麟

山东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山东 临沂 250103

摘要:辟谷并非现代刚刚出现的时髦名词,是自古以来就流传于修炼人士的一种较高层次法门。根据马王堆三号墓出图的帛书《却谷食气篇》记载,作为辟谷专著,养生性、修炼性、功能性辟谷肯定早于汉代。唐代孙思邈在晚年用近30年之经验著有《千金翼方》来补足早年《千金要方》,其中卷12-15阐述养生长寿,集中体现了古代延年益寿学说同防病、治病相结合之特色,在卷13详解服饵辟谷。

关键词:辟谷术;糖尿病;气阴两虚;服饵辟谷;服气辟谷;

辟谷术是我国古代养生摄生术之一,分为半辟谷、服饵辟谷、服气辟谷及全辟谷四个层次。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呼吸吐纳、采气练气,达到气足神完,气机条畅;而服饵辟谷指的是食用具有节制食量的药物组方以逐步替代正常饮食,在保障基本机能的前提下,减少膏粱谷肉类的摄入,起到祛疾养生的目的。

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急速高升。流行病学表明,II型糖尿病占九成,而肥胖、高热量饮食是II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亦会增加患病风险。

那么从中医的角度,《黄帝内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

糖尿病在中医上叫“消渴病”,《素问·奇病论篇》对其病名以及病因病机阐述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可见,《内经》明确指出长期恣食肥甘厚味之品,会使体内水谷所化之精气郁积生热,消灼阴津阴液,遂成消渴一病。其次,《内经》还认为五脏柔弱,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乃消渴病的根本原因。《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张志聪在《灵枢集注》中指出:“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皆柔弱,则津液竭而善病消瘅矣。”随后仲景也继承此理论,并从方药的角度加以阐发。《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记载了关于消渴病的条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在治疗上消以及中消的白虎加人参汤中选用人参补肺气益胃气;而治疗下消的肾气丸更是以“少火生气”之思路大补肾气。从以其药反推其证的角度,验证了仲景强调补气法对消渴病的治疗。再者,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体现在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上:小血管病变发于毛细血管上,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大血管病变则发于脑、心、肾以及肢端的血管。无论大小血管病变,病因多在于瘀血。《灵枢·五变》曰:“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月宽皮充肌,血脉不行”。可见,糖尿病的病因与禀赋异常、生活过逸、饮食不节、喜食肥甘、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有阴虚,气虚。气阴两虚是基本病机,而标实则以“瘀血”为主,兼有湿热,病位主要在脾、肾。

《黄帝内经》对消渴病的描述分三期,第一期“脾瘅(dān)”,意思是脾胃湿热,这个期相当于糖尿病的前期;第二期“消渴”,属于目前的糖尿病;第三期“消瘅”,相当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后期。

糖尿病西医上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属于哪一类的物质呢?糖属甘,而甘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

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土系统怎么会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它可以与江河类比。

故古人云: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产生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

厥阴为什么首言消渴呢?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今天的糖尿病)有没有关系呢?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是互相资生的;肾精充足,肝血就可以得到滋养;肝血充盈,使血能化精,肾精才能充满,也就是说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赖于血的滋养。治疗糖尿病,人体自有大药,肾脏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中医讲得很清楚:肾主元气,主阳气,主水,主精髓,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也认为:“肾气足,百病除”。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

辟谷即可排毒又可以激发肾间真气元阳,开发增强人体的健康潜能。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各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以“真阳元气说”论治糖尿病,由於阴邪偏胜,致使先天真阳元气不能归于本位,浮游于上而成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

按阳虚症治之,法宜“导龙归海”,将浮游的先天真阳元气引入丹田,所以,道家养生,以辟谷法激发肾间真气元阳,便是治愈糖尿病的灵丹妙药。

二、辟谷在防治糖尿病中的具体表现

1.服气辟谷防治糖尿病。针对消渴病的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服气辟谷正好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吐纳、采气、练气的观想,进行元气的补充。服气辟谷的修炼方式历来颇多,但大体相通,均是择空气清幽新鲜之地,有人提倡采气之前通过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功法进行形神的调控,导引气血,接着通过意念放松心身,以特定的唇形进行有规律的吐纳,并且观想大自然精华之气从周身毛孔涌入体内,充满全身,逐步达到气足神完的地步。服气的精髓在于通过采气练气的观想,其一针对糖尿病气虚之病因,使得气足神完,其二亦可针对糖尿病并发症气滞血瘀之病因,使得气机条畅。而且通过对形体的调控和锻炼,一方面能引动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机能;另一方面,调整身形的过程其本身即是一个使形气神合一的过程,是使意识活动与自己的身形和动作相结合的过程。

2.服饵辟谷防治糖尿病。针对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等消渴致病病因,服饵辟谷恰好可以通过辟谷方药改善饮食结构、限制热量摄入。且服饵辟谷不仅是传统养生文化的产物,它的理念也与当今在欧美各国盛行的限食疗法(Dietary restriction,DR)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限食疗法指的是减少每日的摄入量,使得机体处在低营养状态。但由于其单纯的限食难免饥火中烧,因此许多人即便知道限食疗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衰老、肿瘤、代谢疾病,但在修炼之时很难保质保量从而达到目的。而服饵辟谷在“饮食有节”的基础上,采用服饵作为代替手段,保障机体所必需营养,达到“气足不思食”,其可行性得到中医学几千年的实践检验。历代医家在食饵药物的选择上,主要遵从充胃、滋润、补气、利浊、通阳五大原则。如《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茯苓、山药、蜂蜜、天门冬、麦门冬、莲子、芡实、白术、泽泻”等18种药物中,山药、蜂蜜、白术益气补中;天门冬、麦门冬滋阴生津;芡实、莲子补脾益肾;其功效对消渴病气阴两虚之基本病机发挥针对治疗作用。而“山药、茯苓、泽泻”之伍,又涵仲景肾气丸“三补三泻”之思路,不仅可敛脾精、导肾浊、消除尿糖,其祛湿利浊之功也佳,对脂多形盛体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亦有轻身瘦体之效。在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记载的神仙绝谷方中,方用茯苓、泽泻、赤石脂、白芍、天门冬、葳蕤、蜂蜜滋阴益气、充饥利浊。梳理孙思邈《摄养枕中方》和《备急千金要方》、张君房《云笈七籖》、陈显微《神仙养生秘术》等众多服药辟谷的文献,并例举出历代常用的服药辟谷药物:地黄、茯苓、人参、枸杞、山药、白术、泽泻、稻米、粳米、黍米、松根、柏叶、小茴香、蜀椒、干姜、黄精、萎蕤、天门冬、何首乌、菟丝子、紫河车、大麦、大豆、蜜、枣、黑桑椹等等,也大多遵从充胃、滋润、补气、利浊、通阳五大原则。用大麦、大豆、枣、黑桑椹等淀粉居多的粗粮充胃,以止饥火;再以地黄、山药、何首乌等药物滋阴,人参、白术、紫河车等药物补气,二者相辅相成,直指气阴两虚病机之所。配合泽泻、茯苓等导浊轻身,以代谢机体肥脂。最后以小茴香、蜀椒、干姜等通阳,一则振奋脾阳利湿,二则通阳活血,以针对消渴瘀血之标实。

三、辟谷对糖尿病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通过辟谷期间不吃任何五谷杂粮,体内的胰腺体不再分泌胰岛素转化食物中的糖分能量,使胰腺有一个充分休息调整和自我修复的过程。经过数次不间断的辟谷调理,就可以充分修复和激活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对于各类与胰腺相关连的脏腑,也得以充分的修养调整。

中医认为:治病需治本(治根),治标不治本,病体永难除。通过对胰腺以及与胰腺相关连各种器官脏腑的修复激活,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的希望。并且通过辟谷,我们完全可以清除体内、血液和肠道内的垃圾,也去除了发病之源,同时疏通人体经络,修复激活人体的各种脏腑器官,疾病自然消除,没有疾病,才能延年益寿,生活品质才能大大提高。

随着辟谷日程的增加,体内免疫细胞数量超过正常的一倍或数倍,来吞噬各种致病病原菌,从而治愈各类疑难杂症乃至绝症。辟谷能系统地改善和调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功能,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这是任何药物所不能及的。

我们在实践中分析验证了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利弊,发现辟谷快速补肾是糖尿病患者彻底摆脱人工补充胰岛素、依赖降糖药的最快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洪.道教医学辟谷养生术浅析.2017.

[2]张德宇.浅谈以道教辟谷术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