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刁文莉 张芸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手术老年病例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简称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老年肺癌病例85例,护理模式分组回顾分析,A组(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42例,B组(常规护理干预)43例,比较康复情况、凝血指标、DVT并发症。结果:康复情况比较,A组胸管留置时间较短,下床活动、出院较早(P<0.05);凝血指标比较,A组APPT、FBG指标低于B组(P<0.05);DVT发生率比较,A组[2.38%(1/42)]低于B组[16.28%(7/43)](P<0.05)。结论:应用综合术后恢复模式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凝血指标,有效预防DVT并发症。

关键词: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深静脉血栓;肺癌;老年护理;凝血指标


前言:肺癌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老年患者身体基础素质较差,并发症风险更高。深静脉血栓即DVT属于重症并发症,是因深静脉部位血液高凝,阻塞静脉血管,影响静脉血回流。DVT较易引起器官功能异常,重症或见诱发肺血栓,延缓术后恢复,提升致死风险。常规术后护理干预力度和成效有限,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是以加速术后恢复为预期开展的综合干预模式,更具全面性和完善性[1]。本文从2020年6月~2021年5月肺癌患者中选取老年病例85例,说明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方法,观察此种护理对预防术后DVT的积极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85例老年肺癌患者,按护理模式分为:A组42例(综合术后恢复护理),性别:男/女=26/16,年龄(62~84)岁,平均(69.12±7.26)岁。B组43例(常规护理),性别:男/女=25/18,年龄(63~83)岁,平均(69.10±7.24)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肺癌确诊;(2)年龄>60岁;(3)符合手术指征;(4)凝血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化疗史;(2)既往肺部手术史;(3)心肝肾脏器病变;(4)合并代谢疾病。

1.2方法

A组行综合术后恢复护理:(1)风险评估:Caprini风险量表分析术后DVT诱因,评价患者风险等级,针对高风险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用药。中低风险病例风险观察监控。(2)预防宣教:音视频、图文宣教,分析术后并发症风险,说明预防方法,促进患者配合。指导缩唇腹式呼吸和正确咳嗽方法。餐后(1~2)h肢体功能训练和呼吸训练(15~20)min/次,3次/d。(3)用药管理:中低风险病例术前低分子肝素钙术用药,0.3mL/次,术后1d再次用药,皮下注射给药。(4)DVT预防:术前不实施灌肠,禁水2h,禁食6h,(250~500)mL葡萄糖口服给药。术后6h饮少量温水。术后1d双腿下垂训练和站立训练,尝试下床活动和肘部屈伸训练,日常训练患侧上肢。术后2d练习梳头,术后3d练习高举上肢,术后4d活动肩部并进行下肢屈伸、摇摆训练,活动组间等。1d 3次,每次(3~5)min。

B组行常规肺癌术后护理,监测恢复情况,护理导管、实施健康宣教指导适时活动等。

1.3观察指标

康复情况:统计患者胸管留置、卧床和住院时间。

凝血指标:治疗前后使用血凝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即APPT指标)和纤维蛋白原(FBG指标)。

DVT情况:记录术后DVT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4.0分析老年肺癌病例数据,计量资料(康复情况、凝血指标)以“均数±标准差(6170d704d86f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DVT情况)以率(%)表示,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情况

A组拔管较早,卧床、住院时间<B组(P<0.05)。见表1。

1 康复进展(6170d704d86f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

B组(常规护理)

P

n

42

43

>0.05

置管(d)

2.39±0.87

3.91±1.18

<0.05

卧床(h)

45.54±2.57

55.43±3.36

<0.05

住院(d)

9.43±1.28

12.30±1.27

<0.05

2.2凝血指标

干预前,A组与B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APPT指标、FBG指标<B组(P<0.05)。见表2。

2 APTTFBG指标(6170d704d86f8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组别

A组(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干预)

B组(常规护理)

P

阶段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n

42

42

43

43

>0.05

APPT(s)

27.83±2.68

38.51±3.52

27.85±2.65

33.81±3.50

<0.05

FBGg/L

4.16±0.94

2.35±0.56

4.17±0.91

3.97±0.70

<0.05

2.3 DVT情况

A组术后DVT 1例,发生率2.38%(1/42);B组7例,发生率16.28%(7/43);A组发生率(2.38%)<B组(16.28%)(P<0.05)。

3讨论

综合术后恢复干预通过DVT风险评估了解DVT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开展护理,加速患者康复。在此护理中,结合循证依据科学制定围术期干预措施。指导术后训练,改善下肢循环,降低血栓风险。该护理干预可缓解应激,对加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中,综合术后恢复模式实施后,A组可较早拔除胸管,缩短胸管留置时间。该组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可较快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可提前出院。数据显示,在术后恢复速度方面,A组与B组相比,约提前3d拔管,提前10d下床活动,提前3d出院。本维度数据表明,A组恢复效率更高。凝血指标显示,在综合术后恢复干预后,A组APPT和FBG指标降低,显示凝血因子活性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是显示血栓风险的核心指标,凝血活性降低表明血栓风险下降。DVT发生率表明,A组约2%发生此并发症,B组发生率高达16%左右,显示A组DVT预防成效显著。

综上,在护理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时,进行综合术后恢复护理可抑制凝血因子活性,改善凝血功能,促进肺癌患者快速恢复,缩短置管、卧床和住院时间,DVT预防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张美霞,吴林丽,张怡.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临床分析与RCSQ睡眠量表评分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0):135-136.

[2]于淼.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护理中应用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32-134.

作者简介:刁文莉,女,江苏人,汉族,19899月出生,学历:本科,护师,

研究方向:肺癌护理。

张芸,女,江苏扬州人,汉族,19864月出生,学历:本科,护师,

研究方向: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