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吴婷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市 200137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3月-2021年3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40例实施传统护理,B组40例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B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病后,可引起各种症状,如记忆力衰退、失语、恶心呕吐、偏瘫及大小便失禁等,除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之外,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此外,此病有着十分高的致残率,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许多后遗症,比如肢体、认知障碍等,有报道[1]指出,脑卒中患者患肢体运动障碍的概率为50%。因肢体活动能力障碍会延长病情康复时间,影响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医师需强化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干预。本文围绕所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评定其效果,现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选取,共计80例,将其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40例中,最小年龄45岁,最大80岁,平均(62.78±6.59)岁,男22例,女18例,最短病程5d,最长15d,平均为(9.48±1.12)d。B组中,年龄45~79(62.72±6.53)岁,男、女比值为23:17,病程5~14(9.44±1.09)d。两组上述数据经综合比对,所存在差异并不突出(P>0.05)。

纳入标准:(1)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所制定的此病诊断标准相符[2];(2)都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3)意识清晰,可以配合完成测评。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2)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3)恶性肿瘤。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即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保护神经功能,治疗原发病及改善微循环等。观察组基于此,开展早期康复治疗:(1)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洗漱、沐浴、更衣、进食及如厕等训练,每次30~45分钟,2次/d。依据患者耐受力,对训练强度加以明确,且对训练时间进行合理调整。(2)运动功能训练。当患者病情维稳后,用Bobath技术为其运动功能训练提供指导。起初要求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体位摆放训练,且将肢体被动训练完成,然后相坐位、卧位训练过渡;最后开展站位、坐位平衡训练及坐位与站位互换训练。每次30分钟,1~2次/d。(3)认知功能训练。训练患者的分析、回忆、推理能力及定向力。先指导患者分辨人物、时间、地点,且要求患者描述人物。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数字训练,用数字卡片来计算,或找其中的排列规律等;在此之后,便可进行推理能力训练,要求患者描述某种植物或物品的用途。另外,要求患者依据物品的用途、形状等,对其进行分类等。引导患者回忆往事,并叙述出来。每次30分钟,每日2此。两组均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对两组进行评定[3],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有着越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处理数据,针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 若组间经比对,差异突出,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治疗4周时,两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而B组较之A组,升幅更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ADL评分(6170d7f6c6d51_html_1ba750ba48031a7b.gif ±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值

A组

35.45±10.24

49.63±7.28

7.13

<0.05

B组

34.83±11.72

75.09±10.37

16.27

<0.05

t

0.25

12.70



P值

>0.05

<0.05



3.讨论

发生脑卒中后,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且其发生多与有无并发症、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等因素紧密相关。针对脑卒中患者,一般会存在神经功能减退、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等症状,因而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摧残[4]。现阶段,临床多采用常规疗法来治疗此病,尽管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对患者功能的恢复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病情康复,使心理负担加重,降低生存质量[5]。早期康复治疗乃是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其可以通过各种训练(如生活能力、认知、运动等),来加速患者脑补神经细胞的修复、重建,且增强脑补血液循环功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最终达到强化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从本文结果可知,与A组相比较,B组ADL评分更高,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有着突出效果,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早期康复治疗经反复、多层面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病灶部位的重建有关。

综上,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耀敏. 生物反馈法在急性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19):153-155.

[2]杨燕.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 32(10):149-150.

[3]马玉朝, 王洋, 安文峰.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2):97-98.

[4]李芳.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5):227-229.

[5]唐菁倩. "渐进式"早期ADL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1):150-151.

作者简介吴婷1985-09-23),女,汉,籍贯安徽,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