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医院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 干预策略

但洪

大英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300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大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400例医务人员,观察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共有20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5%。发生针刺伤的科室主要为急诊科(40%)、外科(30%)、手术室(15%)。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防范意识不足(45%),操作不当(3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20%),环境因素(5%)。结论:防范意识不足、操作不当、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环境因素是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应给予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医务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干预策略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日常治疗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诸如HBV、HIV等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因此它也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需要了解针刺伤发生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本文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大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400例医务人员,试观察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大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400例医务人员,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性别构成:男144例,女256例;(2)年龄分布:20岁~59岁,平均(39.45±11.33)岁;(3)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207例,本科及以上193例;(4)工作年限:3年以下者168例,3年以上者232例。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针刺伤医务人员的相关情况。调查表由我院专业人员设计,该表在正式使用前经过了预调查,预调查结果显示该调查表达到相关要求。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00份,收回400份,均有效[1]

2 结果

2.1 针刺伤发生科室分布情况

共有20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5%。发生针刺伤的科室主要为急诊科(40%,8/20)、外科(30%,6/20)、手术室(15%,3/20)。见表1。

表1 针刺伤发生科室分布情况统计表

科室

发生例数

构成比(%)

急诊科

8

40

外科

6

30

手术室

3

15

儿科

1

5

重症医学科

1

5

眼耳鼻喉科

1

5

合计

20

100

2.2 针刺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防范意识不足(45%,9/20),操作不当(30%,6/2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20%,4/20),环境因素(5%,1/20)。见表2。

表2 针刺伤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统计表

危险因素

发生例数

构成比(%)

防范意识不足

9

45

操作不当

6

30

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4

20

环境因素

1

5

合计

20

100

3 讨论

3.1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从结果可知:有20例(5%)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可见针刺伤对医务人员而言较为常见;发生针刺伤的科室主要为急诊科(40%)、外科(30%)、手术室(15%),原因主要是这三个科室经常涉及手术等操作,且工作量大,对医务人员操作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医务人员容易因为疏忽而发生针刺伤。此外,从结果还可知,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防范意识不足(45%),操作不当(3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20%),环境因素(5%),防范意识不足主要源于医务人员在学习期间极少受到职业防护教育,进入医院工作后医院也没有积极开展职业防护教育,使得许多医务人员缺乏警惕性,不重视职业防护,导致在工作中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2];操作不当除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关,也与日常工作量大、工作年限长的医务人员产生懈怠心理有关,此外许多医务人员都会习惯性直接用手取下针头和回套针帽,这种不良习惯会增加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1];废物处理不当也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医院回收输液器和分离针头的制度会增加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若处理时未佩戴手套,更会增加其发生风险;工作量大导致精力不集中、照明条件差、操作空间小等环境因素均会增加针刺伤的发生风险[3]

3.2 针刺伤的干预方法

预防针刺伤发生,可以参考美国CDC制定的标准预防及普遍预防策略,即严格消毒、隔离,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4]。具体措施有:(1)强化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医务人员应重视针刺伤等相关职业暴露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积极接受针刺伤相关健康教育,了解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针刺伤后的自我处理措施、报告制度,树立针刺伤防范观念,做到规范操作,医疗废物得当处理。(2)严格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避免与患者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同时操作期间应佩戴手套,小心使用锐器,以免发生针刺伤。若发生针刺伤,应第一时间将伤口处血液挤出、冲洗、消毒和包扎伤口,同时并上报并给予相关检查。此外,日常工作中应禁止直接用手分离针头、回套针帽等错误习惯,以降低针刺伤发生风险。(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院回收输液器和分离针头的规定增加了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风险,为了降低医务人员处理针头等医疗废物时发生针刺伤的风险,医院应对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进行改进。(4)完善防护对策:注射器针头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物品,医院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努力改革医疗用具,引进先进的工具如安全型注射器(有保护设计的针头),以减少针刺伤发生。

急诊、外科、手术室是最常发生针刺伤的科室,防范意识不足、操作不当、废弃物处理不规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庆伟,欧志强,刘彩霞.意外针刺伤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改进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140-141.

[2]黄萍,陈艳,刘翠萍,范雪.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03):412-413.

[3]谭琳,宋娜丽.针刺伤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9,48(17):3014-3017.

[4]秦春华,王友利.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02):10-26.